我的小食雜店位于鄉(xiāng)鎮(zhèn)主路邊,人流量不小。平時接待的客人中除了顧客外,還有許多來咨詢問題的路人。
“老板,請問附近有旅館嗎?”問這個問題的一般是奔著紅白事來的遠方人。來客多,主家不便留宿,于是只好自己找地方解決晚上休息問題。我自己也出過遠門,非常體諒他們的不容易,所以每當遇到這種情況,我都會把服務好、設施優(yōu)的旅館推薦給他們,希望他們住得舒適,睡得安穩(wěn)。
“老板,有個專治疑難雜癥的趙老先生您知道怎么才能找到嗎?”“有個姓張的牙醫(yī)住哪兒?”也許是這兩人名氣太大,找的人特別多。醫(yī)者仁心,但作為普通人,我也能體會到病人迫切想見到醫(yī)生的焦急心情,對他們的詢問,我要求自己不僅要說的清晰,還要態(tài)度溫和,不能讓他們在病痛之外再增加心理上的不快。
還有問公交站臺在哪兒的,這個必須告訴人家,不能誤了人家辦事。需要換硬幣坐車的也要給兌換好。
這個您絕對想不到:問廁所在哪兒的人也算少。小鎮(zhèn)公共服務設施不比城里,不太齊全。很多路人解決“內急”就成了問題。除了跟他們講清楚方位外,有的需要手紙,我也都會無償提供,知道時間寶貴,省去買紙討價還價的時間。
因為我戴著眼鏡,有的人還會覺得我是個文化人,應該知道不少事,所以經常拿著不同的問題來“考”我。諸如:殘疾人證怎么辦理、怎么申請大病救助、拆遷補償不合理怎么辦;甚至還有人拿家長里短來給我判別,讓我當裁判。我能知道的,都一一耐心解答,自己不懂的,再虛心請教別人。力爭讓咨詢者滿意,切實解決他們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曾經有位附近的熟人,向我咨詢兒童多動癥問題。根據他的陳述,及我對該癥狀的了解,建議他及早把孩子送到殘聯做康復治療,并通過熟人了解到報名所需手續(xù)及報名時間,為孩子“早發(fā)現、早康復”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一個鄉(xiāng)村食雜店“老板”不把心思用在生意上,反而對這些事不關己的事切切在心,這不是不務正業(yè)嗎?
話可不能這么說。且不說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設身處地地想,誰還沒有外出被難住的時候?如果是您離家在外,遇到難題時別人也不幫您,您又會怎么想?
其實從食雜店的長久經營考慮,給需要幫助的人提供無私幫助,這既是積德行善的好事,也是一種“引流”技術。
首先,這樣做能為店鋪擁有良好的口碑、樹立良好的外在形象打下基礎。口碑和形象是店鋪的無形資產,它會和實物資產一道形成合力,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財富。企業(yè)外在形象不好,即使產品再好,消費者都不一定買賬。好的聲譽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彌補店鋪其他方面的不足。
其次,被幫助者有可能成為店鋪的潛在客戶,在有消費需求時會把店鋪作為購物首選。這叫善舉引得回頭客,人格魅力放光彩。
開店十幾年來,小店收入雖然不能讓我們大富大貴,但是至少解決了溫飽問題。我很知足,感覺這已經很不錯了。由于本人素質和能力有限,在可預見的將來,這個店也許只能這個規(guī)模了。但是,不管今后生意做得怎么樣,都不要忘記給別人力所能及的幫助。否則,維持現在這個樣子也會很難。所以,我對自己的要求一直是:想開店,先做人;想獲取,先給予。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yè)發(fā)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