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煙“藏起來”賣也是一種經營方法。新手一般不這么做,這樣做的全是老經營戶。
提起“藏”煙,有些老煙民對此感觸頗深。買煙時間久了,吃一塹長一智,他們對這一套也很熟悉。所以,如果零售戶說:“您要買的煙缺貨了”,這些人經常會踮起腳尖,用眼睛在煙柜周圍隱蔽處反復搜索,直到實在發現不了藏煙痕跡了,才肯隨便選擇別的牌子騙騙味覺。
聽說過酒香不怕巷子深,還沒聽說過賣東西的把商品故意藏起來怕客戶買去的。如果您也這么想,就不是個合格的煙民了。
沒有過藏煙經歷的零售戶不多,能把藏煙這種“鬼鬼祟祟”的事做得光明正大的,大概只有我們廣大卷煙零售戶了。
其實藏煙原理和非典時期藏鹽的道理非常相似,藏是為了不被發現,是為了更好地賣。
“非典”時期因為藏鹽,鄙店被翻了個底朝天。食鹽漲價的消息蔓延開來后,十幾個顧客迅速把五、六十平米的經營場所圍了起來。他們眼里的欲火差點把店鋪點燃。情形就像當年農會分地主浮財一樣。
我是很理智的。告訴他們說:食鹽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資,一時被不明真相的群眾搶購,造成緊缺。大家不要跟風,要不了幾天情況就會緩解。
這種明顯的“惜售”行為徹底惹怒了這群人,他們一哄而上,直接沖到后面小倉庫,終于發現了藏鹽地點。不能不買了。總共十箱鹽,有個公職人員一人就搶了兩箱。我怎么勸他少買都沒有用。
實際上,食鹽緊張的局面并沒有持續多久。也就是三兩天工夫,一卡車的鹽就運到了大街上,敞開供應。那個買兩箱鹽的顧客又趕緊把鹽拿來退,說吃不完。
但是,藏煙和藏鹽結局是完全不同的。被藏的煙不管多久都不愁賣不出去,賣價也會很理想,而且絕不會有人買了再來退。
藏鹽是因為鹽緊俏,藏煙也是因為緊俏。鹽是一時緊俏,煙會經常緊俏。
但是,并不是所有煙都有被藏的資格和待遇,只有那些表現好的暢銷貨才會有此殊榮。有些不受歡迎的滯銷貨,在手里已經有些日子了,如果哪天有人識貨了,店主會像嫁了“老閨女”一樣歡呼雀躍。哪還會藏起來呢?
藏煙位置選擇有講究。不能讓客戶看到,又不能離煙柜太遠,需要拿出來時不費吹灰之力。客戶踮起腳尖扒著煙柜往里瞅就是這個原理的具體運用。因為他們確信如果藏煙一定不會太遠,否則藏起來的煙就只能留著祭祖了。
藏起來的煙留賣給誰?這里也有學問:
一是經常來照顧生意又非這種牌子不抽的“一根筋”。沒有他要的牌子轉臉就走,這種人必須給招待好,否則可能永遠不再來了,決不能讓他隨便溜掉。哪怕別店都賣高價,賣給他只能平價,也必須賣。這類人來了,不用多說廢話,抓緊彎腰去黑暗處摸一包出來遞給他。
二是有望發展成“戰略合作伙伴”的“潛力股”。這種人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會長期光顧,點名要這種煙,而且對高浮動價毫不介意。
三是經常光顧的熟客。即使抽什么牌子都行,沒有這種煙別的牌子一樣抽,但“有沒有某某煙”這話只要一出口,就“必須有”!這是為了表示對老顧客的尊重和高看,讓他覺得受到了重視,既然非常有面子,肯定今后有需要的地方還得來這家。
再一個就是偶爾路過的陌生人,言語間流露出“非這種牌子不買”、“到哪都買不到”、“只要能買到,貴點也沒事”。這種人覺得是該煙忠實粉絲,“寶刀贈英雄”,不賣給他賣給誰!主要是人家不嫌貴。
藏起來的煙,哪些人不能賣?
藏起來的目的不單是為了賣,還是為了“不賣”。兩種人不宜賣:
一是特別難纏的熟客不能賣給他。市場價格都漲了不少了,他來買還只出老價格,如果不答應他的條件,這店就是“黑店”、“財迷”、“沒有人味”。更重要的是,別的東西從來不買,只買這一種。與其得罪他,不如直接說沒有省事。
二是賣出去容易引發不愉快的人不能賣。“原來你煙還藏起來的啊”、“賣煙還照人下菜碟”、“不好賣的擺出來,好賣的收起來”……四處廣而告之,破壞店鋪名譽。在暢銷煙特別緊張時大家都得這么做,只是他不知道而已,也許自己也知曉只是故意為之。
在貨源緊張的時候,把暢銷煙“藏起來”,只是一種經營策略,主要是想起到引流和穩定顧客的作用,本身并無惡意。每次只賣一盒,避免了整條被一人拿走,導致暢銷煙缺貨的情況發生,使喜歡這款煙的人都能“雨露均沾”,店鋪和顧客常來常往,保持良性互動。這也是多年來,廣大零售戶經驗的結晶。
同時,為了得到有限的暢銷煙,零售戶不得不訂相當數量的順銷煙,但銷售起來很費時費力。需要動腦筋想辦法,不然有的個別品種極有可能爛在手里。實在賣不掉,有的拆開供客戶品嘗,有的自己抽,還有的贈送親友。正因如此,零售戶對暢銷煙倍加珍惜。在平時銷售時盡可能讓它在店里呆得久一些,吸引的顧客多一些。顧客對此見怪不怪,也都能理解。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