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歲的徐遠明,在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城區經營著一間土特產小店。小店雖不足20平方米,但貨柜與商品布置干凈整齊,當地產出的各種土特產品一應俱全,吸引了不少來金平旅游的省內外游客。這間不起眼的小店不僅養活了徐遠明一家人,那些“土的掉渣”的商品還通過互聯網銷往全國各地,帶動了400多戶村民持續增收。
徐遠明并非金平本地人,1988年到金平縣當建筑工人時,與家住金平縣的妻子相識并結婚,于是決定留在這個氣候宜人、民風淳樸的邊陲小城創業。夫妻倆隨后便在家種植花椒、花生等經濟作物,曬干后拿到周邊集市上賣,期間結識了不少售賣土特產的農戶。
徐遠明在店鋪內整理貨品。攝/李夢洋
在妻子的家鄉——金平縣營盤鄉,各種土特農產品質較好,深受本地人歡迎與好評,但因缺乏銷售渠道,大量優質土特產都賣不出去。在村民們的支持下,徐遠明夫妻于2014年組建了農產品產銷專業合作社,專門向當地村民收購土雞蛋、花椒、野生蜂蜜等土特產品進行售賣。
“我覺得自己售賣的不僅僅是土特產,更是一種人情味。”為了將營盤鄉的各種土特產傳遞給更多的人,徐遠明于2016年把土特產帶到金平縣城開店售賣。
因初到縣城且缺乏經驗,小店生意一度十分慘淡。金平縣煙草專賣局的客戶經理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多次上門指導,幫助徐遠明改善店鋪形象,并在商品分區和陳列擺放上著力整改,小店很快有了起色。到了2021年,合作社銷售總收入已達100多萬元,帶動了400多戶農戶持續增收。
徐遠明的兒子大學畢業后也加入了店鋪經營。在兒子的建議下,徐遠明還于2022年打通了線上銷售渠道,各種土特產品開始通過電商平臺銷往全國各地。“我會把小店經營好,讓金平縣的土特產走向更大的市場?!毙爝h明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