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即將到來,河北省滄州市吳橋縣恒盛豪庭小區名煙名酒超市的老板娘李蕊也愈加忙碌起來。今年很多在外工作的人選擇回家過年,李蕊瞅準商機,把生意重點放在了年貨推廣上。
匠心制作,還原家鄉味道
清晨,很多的店鋪還沒有開門,李蕊和丈夫已經在工作間開始做起了粉玍扎。這是一款用綠豆面攤成的美食,外面裹著一層面皮,里面是透著綠豆清香的“芯”,在吳橋民間已經有著很久的歷史。“玍扎,正確寫法是‘生’字不出頭,‘出’字不出頭,但最后一個字輸入法上沒有,所以用‘扎’代替。”每次有顧客來買,李蕊都要給人講一下這個有趣的事情。
“如今做粉玍扎的都貪圖利潤,不是用的純綠豆漿,而是摻了面粉,做法也五花八門,所以做出菜來比較黏糊,口感不好。”李蕊專門跟自己的奶奶學習古法制作粉玍扎技藝,選上好的綠豆用石磨磨成粉,然后用厚的,中間凹四周凸的鍋子還有木刮子攤熟,晾粉玍扎的用竹蔑席子,保證了粉玍扎的“原滋原味”。
綠豆玍扎為什么賣得火,首先是她不摻雜使假,偷工減料,原料一定是精選的綠豆,也不摻雜太多的淀粉、面粉等,保持原有的老口味和高營養。再有就是她從不克扣斤兩,粉玍扎的塊比較大。李蕊為自己的粉玍扎取名“李奶奶”,并申請成功了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號。“我會把這門手藝堅守下去,直到也變成‘李奶奶’。”
有很多人喜歡粉玍扎皮厚一點的,口感發甜一些。有的喜歡口感清爽一些的。李蕊會根據顧客的口味來調整用料數量,讓她的粉玍扎受到更多人的喜愛。很多人說,李蕊把粉玍扎做成了“花”,這讓李蕊很自豪,不做就不做,要做就做出色,這是她從小就養成的性格。
“剛開始的時候,雖然有人教,但也是經歷了磕磕絆絆,反復琢磨反復試驗,才慢慢摸出了門道,做出了老家的味道。”李蕊坦言。
用心宣傳,致力好物推薦
在經營中,如有一款新煙上市,她會把煙的包裝、口感以及文化底蘊、顧客反饋都認真研究一遍,然后換成自己的語言,錄制成“真人實物推薦”視頻,對顧客做生動的推薦。
在抖音平臺,經常能刷到李蕊精心錄制的短視頻。這些視頻都跟吳橋縣的土特產有關。吳橋縣是遠近聞名的雜技之鄉,這里是“世界雜技的搖籃,中國雜技的故鄉”,兩年一度的國際雜技藝術節就是以吳橋掛名,這讓生長在這里的李蕊非常自豪。她熱愛家鄉的風物,對這里的土特產了如指掌。“我們這里除了粉玍扎,還有酒頭酒、香油麻汁、燒雞、大鍋餅、饸絡面、花饃、宮面等等,十分受歡迎。”
李蕊對這些土特產的制作過程非常感興趣,遇到就拍照、錄視頻,發布到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抖音快手等平臺,不遺余力地宣傳吳橋,推介吳橋,人們都稱她為“吳橋好物推薦官”。她也與這些仍在制作和售賣這些土特產的老板熟識,并一起開通了云商小程序,共同銷售吳橋好物。
店里的電視,也是李蕊為了推廣家鄉文化而新安裝的。吳橋雜技、吳橋風物視頻在電視上輪番播放,成為介紹吳橋的一個窗口。“未來我還準備開通自媒體,一個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名字都想好了,就叫‘遇見吳橋’,把我們吳橋通過文字、視頻、圖片的形式介紹給更多的人。”
真心服務,達到顧客滿意
粉玍扎要新鮮才好,李蕊開辟了櫥窗,現做現賣,并印制了專門的塑料袋和禮盒包裝。為了保證人們及時吃到粉玍扎,她提供上門送貨服務,為縣內的顧客直接送上門遞到手,不耽誤做飯炒菜。很多在外地的顧客慕名求購,因為粉玍扎易碎易變質,她首先是做抽真空處理,然后附加冰袋,讓大家吃到最新鮮的粉玍扎。顧客吃著不滿意,她也是無條件退換。很多顧客被李蕊的誠意打動,為她口口相傳,增加了很多訂單。
很多游客來到吳橋,尋根雜技,觀賞運河,了解藝鄉,也買一些吳橋的特產,李蕊會先讓大家坐下來品品酒、嘗嘗菜,看一下制作過程,真實體驗一下再確定購買,還告訴大家,如果攜帶不方便,這里可以提供快遞服務,游客沒到家,特產先到家了,多便捷!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