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開店由于沒有貨源,不法供貨商利用經營者“急病亂投醫”心理,專門設置“陷阱”等著新手店主往里跳。雖然網上和現實中經常有受害人現身說法,提供警示教材,但上當受騙者還是屢見不鮮。
一、免費陳列
這是新開食雜店老板最渴望的供貨模式,由于和送貨人不熟悉,對來歷不明渠道的貨物心懷疑慮,初次進貨難免猶豫再三,拿不定主意。騙子對這種心思拿捏得很準,于是專門為他們定制了“免費鋪貨”的騙術,成功率相當高。
我開店不久,就遇到了這樣一個白酒送貨商。由于我從不飲酒,對酒類市場又缺乏了解,完全分不清哪個是大牌子,哪個是小路貨,也不清楚它們的市場表現。當時店里除了應付煙草局拍照的少量兒童食品和桶裝水外,根本沒有“拳頭”商品。很渴望供貨商上門拜訪,特別是酒類供貨商。騙子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粉墨登場的。
他說:他代理著一款很不錯的利潤型酒品,每瓶進貨成本6元,售價10元。我就想:既然利潤和銷量都很不錯,批貨人該踏破他門檻了,怎么用得著來求我這個新手呢?
老騙子就是新手肚里的蛔蟲,我怎么想的根本瞞不了他。“這樣吧,我先擺五瓶給你做陳列,你先試一段時間看看,好賣就進貨,不好賣這幾瓶就送你了。”
我所有的疑惑一下就被打消了,鋪貨是免費的,賣不好連本錢都不要了。哪有這樣的騙子!我當即毫不猶豫就同意了。
五瓶酒賣得很理想,一個星期就賣完了。當顧客來問還有沒有這種酒的時候,我當即撥通了供貨上的電話,讓馬上送十箱來,并當場結清了貨款。可從那以后,買酒的幾個顧客再也沒有出現。再打供貨商的電話已經關機了。那十箱酒除了拆零陳列之外,全部躺在倉庫里,每次看到心里都堵得慌。
其中原理自不必細說了:買酒的和送貨的是一伙的!
二、“貍貓換太子”
第一次進檳榔時候,對這款商品還不熟悉,此前也沒有品嘗過。只聽人說,年輕人愛吃,很暢銷。恰在這個時候有兩個女業務員到店里推銷檳榔。看到我的店客流量還不錯,就動員我搞檳榔陳列,五個品種每月陳列費50元,并承諾到期包調換。我看了他倆帶來的樣品,日期新,包裝也很上檔次,就經不住勸說一次性拿了1000多元。他們親自幫我上好貨,開了收據,然后就離開了。
第二天附近客戶買一包檳榔回去不久,就折了回來,說檳榔口味不對,日期也有問題。我開始還不相信,直到驗看了擺放的貨物,才知道他說的都是真的。原來,除了給我看的樣品外,其他的都是過期的。拆開和附近店里正規產品一比較,發現問題還不止過期這么簡單。居然重量也與標識不符,果品外觀還有霉變。發現問題后,按送貨單上號碼打過去,顯示是空號。
還有一次是綠茶飲料的,送貨人和我說,對新店特別優惠,主要是為了確立長期合作關系。給老客戶是每箱30元,給我的是25元。我聽著價格還可以,當時新開的店也需要充實,就答應了。送貨人很熱情,還免費送我兩瓶試喝。我品嘗之后,感覺產品并無異常,就先卸了15箱。但是客戶買了之后反映說口味稍有差異,我當場打開一瓶試試,感覺果然如客戶所說。拿前批貨物放一起比較,發現標簽印刷質量有些粗糙,還重影。明白遇到傳說中的高仿商品了。進貨時讓我品嘗的是正品,卸的貨卻是假的。只好自認倒霉,幾百塊錢白白損失。
三、售假變打假
有些商品的外包裝非常相似,幾乎到了亂真的地步,即使是業內人士,不經提示根本看不出正品和高仿有什么區別。如果僅僅是這樣也就罷了,就怕有人來打假,問題就嚴重了。
有個朋友剛開店時,某名牌酒供應商上門送貨。進貨價和同類商品相比,優勢明顯。供應商對此解釋是,從外地串來的,只有便宜才能搶占市場。朋友想想也對,就進了五箱。
由于柜臺上還有拆散擺放的,這幾箱酒暫時也就沒拆。過了二十天左右,有人點名要該酒一箱。朋友就把上次進的酒搬出來遞給客戶,然后雙方錢貨兩清走人。
幾天后,朋友接到市場監管部門電話,被投訴售假。朋友開始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急急趕到市場監管部門聽了案情來龍去脈,就什么都明白了。
人家投訴的就是那箱酒,緣由是高仿售假。原來那位顧客還是個有心人,從走進店鋪到挑選商品,付款交割,一整套程序都拍了視頻,還提供了店鋪收據,證據鏈非常完整,經市場監管部門確認,酒實物和收據不符,涉嫌銷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商品,并按規定給予了處罰。
事后他才弄明白,原來送貨人和投訴人也是一伙的。這場雙簧讓粗心大意的老板剛開張就接受了有償教育。
針對開店新手的騙局還是挺多的。以上略舉數例,是為了讓讀者看了提高警惕,增強應對本領。天上不會掉餡餅,不管送貨的還是開店的,賺的都是辛苦錢,哪來那么多的便宜白白送上門?所以,我覺得對策兩條足夠了:一是對超低價格貨物保持足夠的警惕;二是不要貪便宜。等以后經驗慢慢積累多了,經營者叫騙子來他都不敢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