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勤,唱一首《紅日》給我們聽聽唄!”
類似的調侃聽得多了,李克勤也習慣了,他從不往心里去,反倒把這當作自己小店的亮點招牌,時刻保持警覺,緊跟市場趨勢,提升服務質量。
“父母對我的期待,就是希望我能勤勞,這與他們的人生經歷有關。”
為了支持南水北調初期工程建設,李克勤的父母從河南淅川縣一路南下搬遷到鐘祥市柴湖,成為了大柴湖的第一批移民。“我就是那一年出生的。”
圖片來自鐘祥市大柴湖移民紀念館
鐘祥大柴湖是全國最大的移民鄉鎮,在沒有耕地、沒有居住條件的惡劣環境下,靠著黨和國家的政策幫扶,父輩們人拉肩扛、白手起家。這種特殊的經歷,使得李克勤對移民精神深有感悟,也練就了他吃苦耐勞、自強不息的精神品質。
“茅草屋,土坯房,我以前都住過,后來慢慢生活好一點,為了養家糊口,1998年,我開了家小賣部,周邊鄉里鄉親來我這里買點油鹽醬醋,順便帶上一盒煙。”
那時候的柴湖經濟發展很落后,人流量少,李克勤的小賣部也很小,只擺了幾排簡易貨架,上面一股腦兒堆著油鹽醬醋、針線百貨,小角落里面零散地放上幾包煙,再加上沒有經驗,盡管他起早貪黑,不辭辛勞,但一天忙下來也就只有20元左右的經營收入,沒有章法的備貨堵死了他的流動資金,盡管著急卻也找不到解決辦法,直到一個人的出現給他“指點迷津”。
“我到現在還記得煙草公司客戶經理小劉頭一回到我店里來的樣子,年紀輕輕的,頭腦靈活得很,上來就‘考’我店鋪銷售流水,還真把我考倒了。”李克勤說道。
他口中的“小劉”,就是鐘祥市煙草專賣局(營銷部)的客戶經理劉肖松。為了讓李克勤對自己店鋪經營做到心中有數,他常常到李克勤的店中,幫著李克勤一筆一筆登記銷售流水,慢慢地,在李克勤心里面就有了個‘賬本’。
“現在好了,小劉給我安裝了云POS系統,只要點點鼠標,所有數據都清清楚楚,省心又省力。”
身為移民的后代,李克勤心中始終有一股永不服輸的精神。他堅持不懈、勤勉好學,慢慢把店鋪做大,生意做強。“黨的政策好,煙草公司的服務也好,現在店子的收入很穩定”。
雖然已經在柴湖生活近60年,但當地移民保留了很多淅川的生活習慣。為了進一步滿足周邊移民的購物需求,客戶經理劉肖松為李克勤量身定制了一套全方位的店面改造升級方案,利用“知音同行”服務品牌對店面進行靚化,特別增加了面條以及清真特色商品陳列區域。同時,增設醒目的燈箱,美化店面外墻,昔日的“雜貨鋪”轉型成了高顏值的“小商超”。
(店內清真特色商品陳列)
“移民精神就是創新求變,柴湖作為經濟開發區,做生意也要緊跟時代步伐,響應政府號召。”從電話訂貨到網上訂貨,從電子結算到主動支付,從普通終端到優質現代終端,從“新商盟”到“知音購”,李克勤永遠是柴湖鎮街上最早響應的零售戶。如今,克勤超市已經從普通終端升級為優質現代終端。
“我是一名老黨員,你們看這個‘紅色農網終端之家’,是在店鋪改造時找人特意設計的,就是想表達我們一家人對黨的感恩之情,同時也通過這種方式時刻提醒自己是一名黨員,要在各方面發揮好先鋒模范作用。”
(李克勤在對店內商品進行掃碼)
作為“紅色農網終端之家”的組長,本著傳承移民精神的樸素情懷,從觀念轉變到經營技巧,從商品陳列到貨品布局,從庫存管理到門店升級,李克勤把自己多年的經營經驗心得向其他零售客戶傾囊相授,毫無保留,面對經營基礎比較薄弱的零售客戶,他還會根據客戶實際情況,給予針對性的建議和指導。
“‘為革命搬遷’是咱大柴湖移民當年喊出的口號,今天有的好日子也是祖祖輩輩勤勞干出來的。如今我的孩子們都結婚了,我們的日子過得越來越好。我盼著老鄉們都能跟我一樣過上好日子。”李克勤說道。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