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現在你能想到的大部分商品,都能夠通過即時零售,不用你費力出門就可以買到,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當下即時零售的火熱。
3月22日,美團發布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2023年美團即時配送訂單達到219億筆,同比增長23.9%,相比于2022年增長14%,訂單量增長速度明顯加快。
京東也將即時零售作為戰略重點。根據財報顯示,四季度,京東小時達月均下單用戶同比增長50%。在京東首頁點擊率增長、流量分發效率提升等推動下,小時達頻道的活躍用戶數(DAU)同比增長超100%,小時達頻道GMV同比增長超200%。
今年2月,阿里發布2024財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在餓了么和高德的帶動下,本地生活集團訂單同比增長超過20%,年度活躍消費者環比持續增長、超過3.9億,用戶年消費頻次同比也呈現強勁增長。
“零售商業評論”認為,得益于即時零售近兩年來的高速發展,美團閃購、京東到家、餓了么以及抖音等平臺激戰,通過即時零售的模式吸引更多的線下實體加入陣營,越來越多的商場、連鎖門店、便利店、品牌商、中間渠道商正通過即時零售,找到新的增量口。
在越來越多加入即時零售“戰局”的線下終端中,有一個獨特的存在,那就是煙酒店。即時零售對于煙酒店來說,似乎并不只是增長的“甜蜜”,更有一些隱藏的“陷阱”。在消費大趨勢下,煙酒店究竟是否需要即時零售呢?
紅利還是有的
當下的傳統煙酒店正面臨“低利潤、高成本”沖擊,很多已經是掙扎在閉店邊緣。酒類即時零售的出現,幫這些煙酒店實現了一波銷售業績的增長。
一家位于杭州濱江的煙酒店老板,加入即時零售6個月以來,其門店訂單量同比增長了兩到三倍,最多時候一天接到了130多單線上訂單,有些10公里左右的顧客也會在他店里下單買酒。
成都的一家煙酒店在接入酒類即時零售初期,業績便實現了大概50%的增長,隨著加入門店變多,到現在依然能保持在20%的業績增長。這家煙酒店的老板認為,門店的業務增量,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擴展了服務范圍,原本到店的客戶,基本是門店附近一公里左右的消費者,而通過線上平臺可以覆蓋大概3-5公里范圍內的客戶;二是延長了營業時間,以前基本上7、8點之后就沒有客人上門了,現在8點以后的訂單仍然很多。
問題也不少
雖然酒類即時零售對傳統煙酒店銷量有很大提升,但并非在所有地區都能成功。對于杭州、成都這些互聯網消費普及率極高的城市,酒類即時零售的表現可圈可點,但在像山東、河南這樣喜好白酒消費的地區,就似乎并不受待見。
山東煙臺的一家零售店老板就認為,煙酒店加入酒類即時零售是自找苦吃,因為一些線上平臺,是要把門店改造成前置倉,讓你失去選品的自主權、給你壓貨;有的平臺,流量入口競爭激烈,一些煙酒店為了搶生意亂標價,甚至做起‘進店一分錢買啤酒’活動”,這些無疑都增加了門店的運營成本和庫存壓力。這位老板還提到,即時零售渠道銷量最多的是啤酒,對白酒動銷提升效果一般,而啤酒客單價很低,不怎么掙錢。
煙臺這位老板的說法,也得到了河南一位煙酒店老板的印證:即時零售沒有白酒做支撐,大都單價較低,很難達到平臺要求的“19分鐘送達”、“15分鐘送達”,騎手都不接單,配送成本沒辦法覆蓋,卷不過也玩不了。
是不是“陷阱”?
其實,很多煙酒店老板對加入即時零售持懷疑態度,他們擔心這些大平臺很可能只是把煙酒店作為進入某個市場的“跳板”,一旦在當地規模做大,煙酒店就可能被拋棄。
武漢一位煙酒店老板就提到,門店簽約成為即時零售平臺的前置倉,雖可以獲得一定的平臺補貼,短期內也會得到流量支持,但自己的本地資源、客戶關系也會被即時零售平臺截取。
而從線上平臺的態度來看,他們對傳統煙酒店也并不完全認可,認為它們存在租金高、面積小、位置不合適等問題,其實不適合作為前置倉。
整體來看,煙酒店加入即時零售,很可能就為線上平臺做了“嫁衣”,而線上平臺又對其不完全認可,這就讓其處境非常尷尬而又缺乏安全感。
山東的一位酒商就坦言,如果酒類即時零售與煙酒店正面競爭,這些沒有團購資源、只依賴零售的傳統分銷型煙酒店將毫無還手之力。
正因如此,煙酒店需要認清自己的獨到價值以及與即時零售的契合點,即時零售可以作為延伸服務、拓展客戶的工具,但不能成為牟利手段。像白酒中高端消費,需求復雜,不是即時零售能夠解決的,最終還是需要實體煙酒店去承接這些需求。
其實,即時零售能夠“整合”的煙酒店,本身就是在市場上不具備競爭力的終端,而對于有穩固團購資源、有渠道價值的煙酒店,即時零售只是現階段的增量之一。
所以,對于煙酒店來說,即時零售雖然不是什么“救命稻草”,但也不是“陷阱”,關鍵是要認清它,更要認清自己的價值,不要盲目跟隨。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