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益競爭激烈的零售市場中,顧客安全與購物體驗始終是企業不可忽視的核心要素。近期,福建福州王女士在超市購買魚類時遭遇的“海鮮刺客”事件,不僅給王女士本人帶來了深重的身體傷害與經濟損失,也為整個零售行業敲響了警鐘。
據報道,福建福州的王女士去超市買魚時,攤位無人值守。就在王女士往袋子里裝魚時,手被魚刺傷了。當晚,王女士高燒不退,第二天,王女士被診斷為創傷弧菌感染,在醫院經過十幾個小時的搶救才脫離生命危險。此后,王女士住院治療長達84天,支出醫療費用75864.43元。
住院治療期間,王女士被診斷為“與魚接觸的毒性效應”“膿毒性休克”等多項病癥。此外,根據當地司法鑒定中心的鑒定意見,王女士右手第一至五指功能障礙,構成八級傷殘。
王女士受傷住院后,超市曾支付了9000元作為賠償費用。然而王女士一家認為,王女士遭受的一切都源于買魚時的刺傷。在與超市一方進一步溝通無果后,王女士將事發超市及該超市所屬的公司告上了法庭,要求被告一次性支付各項賠償款共計22萬余元。
福州市鼓樓區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宣判,判決被告向原告王女士支付各項損失共計139369.09元。一審宣判后,被告提出上訴。而后,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二審宣判,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這起事件不僅暴露了超市在安全管理上的疏漏,也促使我們經營者深入思考如何在日常運營中更好地保障顧客安全,提升顧客滿意度。
一、強化安全管理,預防潛在風險
1.提升員工安全意識與培訓:超市應定期組織員工進行安全知識培訓,特別是針對生鮮區的工作人員,需特別強調處理海鮮等易傷人商品的正確方法。培訓內容包括但不限于如何安全搬運、展示海鮮,以及如何在顧客選購時提供必要的協助與警示。
2.完善安全標識與警示:在生鮮區顯著位置設置清晰的警示標識,提醒顧客注意安全,如“小心魚刺”、“請戴手套操作”等。同時,對于無人值守的攤位,應設置自動報警系統或監控攝像頭,確保第一時間發現并處理潛在風險。
3.優化商品陳列與展示:調整商品陳列方式,減少顧客直接接觸帶刺海鮮的機會。例如,使用特制的包裝或容器展示魚類,既方便顧客挑選,又減少被刺傷的風險。
二、提升顧客體驗,構建信任橋梁
1.強化顧客服務與支持:在顧客選購過程中,超市員工應主動上前提供幫助,如協助顧客挑選、包裝海鮮,解答疑問等。同時,建立快速響應機制,一旦發生顧客受傷事件,能夠迅速采取補救措施,減輕顧客損失。
2.完善售后服務與賠償機制:建立健全的顧客投訴與賠償制度,確保在顧客權益受損時能夠及時、公正地處理。對于因超市原因導致的顧客傷害,應主動承擔責任,積極協商賠償事宜,以維護企業信譽。
3.加強顧客教育與引導:通過店內宣傳、社交媒體等多種渠道,向顧客普及安全購物知識,特別是處理生鮮海產品的正確方法。增強顧客的自我保護意識,減少類似事件的發生。
三、推動行業自律與標準建設
1.建立行業安全標準:呼吁并推動相關行業協會制定更為嚴格的生鮮商品安全處理標準,規范零售企業的操作流程,提升行業整體安全管理水平。
2.加強監管與執法力度:政府部門應加強對零售行業的監管力度,對違反安全規定的企業進行嚴厲處罰,形成有效的震懾作用。同時,鼓勵公眾參與監督,共同維護良好的消費環境。
3.推動技術創新與應用:鼓勵零售企業采用新技術手段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如利用智能監控系統實時監測生鮮區情況,利用大數據分析預測潛在安全風險等。
福建福州王女士的“海鮮刺客”事件雖是個案,但它為整個零售行業敲響了警鐘。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我們不能忽視顧客的安全與體驗。只有將安全管理放在首位,不斷提升顧客滿意度與信任度,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