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開遠市青年路上,一個雜貨店招牌上的幾個毛筆字剛勁有力,透出一股韻味。步入店內,一位衣著樸素的男子正在練字。男子叫王勇,今年52歲,是開遠市小有名氣的書法愛好者。
1980年,王勇在小學老師的啟蒙下,開啟了他的書法生涯。起初只是隨性涂鴉,后來在學校書法老師的指導下漸漸摸到了門道。剛開始時,王勇以《顏勤禮碑》為基礎開始練習,碑文中蘊含著的拙重與沉雄之美深深吸引了他。他花費大量時間刻苦鉆研,收獲頗豐。
王勇正在練字。合紫熙攝
2000年,王勇在一家書畫裝裱店工作,收入不多。同年年底,王勇父親突然生病。為了給父親治病,王勇與家人商量后,決定考大貨車駕駛證跑運輸。“跑貨車的收入雖然不錯,但每天要連續駕駛數小時,一天下來腰酸背痛,時間長了熬不住。”
“一日練,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空,不敢停下來。”為了不荒廢書法技藝,王勇出車的時候總會帶上一支毛筆,在等待上貨的間隙或休息時間,他大多會拿起毛筆,臨空運筆以保持手感。
長年累月的貨車駕駛讓王勇與家人聚少離多,此外,長途駕駛帶來的身體疲勞和精神壓力也讓他感到力不從心。他深知這樣的生活不能再繼續下去,需要作出改變。
王勇的書法作品。合紫熙攝
2011年,他租了門面開了一間雜貨店,除了銷售百貨,還有他的書法作品。由于缺乏銷售經驗,店內物品擺放混雜無序,雜貨店生意并不如意。
開遠市煙草專賣局的客戶經理在日常拜訪中了解到王勇的情況后,得知了他生活的困境以及對書法的執著,指導他結合書法元素做特色陳列,這使得店鋪在視覺上獨具魅力,同時還建議他利用書法特長吸引顧客,在小店中規整出一角為專門練字的空間。
店內的書法氛圍吸引了一些書法愛好者前來交流,他們常常會在店內停留較長時間,一邊欣賞王勇的書法作品,一邊選購商品,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商品的銷售,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雜貨店面貌煥然一新,生意也逐漸有了起色。“店里現在書法元素和商品陳列相結合,還是很有文藝氣息的。”王勇說道。
隨著生意的好轉,王勇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樣為了生計而整日忙碌和擔憂,穩定的收入讓他擁有了更多可以自由支配的空閑時間,得以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自己喜歡的工作上——印章雕刻、書畫裝裱、折扇題字,忙得不亦樂乎。
王勇的折扇作品。合紫熙攝
忙碌之余,王勇還不忘回饋社會,他常常抽空去文化宮、社區,義務給小孩子上書法課。每逢佳節給社區寫春聯送祝福更是少不了他的身影。
如今,王勇已經營這間小店十多年了,他很滿足:“這十多年,忙忙碌碌,有苦有甜,小店生意越來越好,我也能繼續書法創作,這樣的日子很踏實。”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