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妹,我要兩瓶礦泉水。”“好嘞,看看還有其他需要的嗎?”李龍芬用哈尼語熱情地回應著顧客。李龍芬是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綠春縣大興鎮人,今年雖只有27歲,但銷售經驗豐富,小店經營得有聲有色。
2014年,中專畢業后李龍芬來到廈門打工,因學歷有限只能輾轉在不同的工廠打零工,幾年下來,她雖積累了一些工作經驗,但心中那份對家鄉的思念和自主創業的想法卻日益強烈。“每當夜深人靜,總是會想起家鄉翠綠的山林,心中便涌起一股回鄉創業的沖動。”2019年,在外打工多年的李龍芬回到了家鄉。回村后,李龍芬發現,隨著旅游業的興起,家鄉的特色農產品越來越受到外界的追捧,綠春的八角、山雞椒(當地稱為“木姜子”),可用作調料或制成木姜子醬食用,深受消費者喜愛,于是她和丈夫定期到鄉鎮村莊收購,爾后運到縣城進行包裝和售賣。
?“一開始,因為自己的積蓄不多也沒一間像樣的店鋪,客戶對我們售賣的產品總是半信半疑,商量后我們決定用兩人多年的積蓄在縣城中心開一家小店。” 李龍芬說。這個小店主要經營日用百貨,也順便出售鄉野收購的山貨土產,同時也經綠春縣煙草專賣局批準成為該局零售客戶。
李龍芬在盤點商品。攝/劉榮欣
開業初期,由于缺乏經營經驗,小店的生意并不如預期理想。綠春縣煙草專賣局的片區客戶經理在仔細了解李龍芬經營狀況后,積極為她提供指導與幫助。
客戶經理不僅幫助李龍芬做好商品陳列,改善店鋪形象,還講解了顧客服務等基本經營技巧;根據店鋪的實際情況,又建議她嘗試將哈尼族的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到店鋪的裝潢和商品包裝中,并學習運用社交媒體進行宣傳拓寬銷售渠道。
在聽取客戶經理的建議后,李龍芬對鋪面重新裝修,小店面貌煥然一新,李龍芬也經常通過社交平臺分享店鋪的日常和一些土特產的制作過程,讓更多人了解綠春的文化和特色。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小店經營漸漸有了起色。
小兩口對經營有著自己的想法,為了方便顧客,李龍芬夫婦倆還在店內專門設置了“五個一便民服務區”,擺放了創可貼、針線包、充電器、雨傘等物品為顧客及街坊們提供不時之需;服務區還隨時備有熱水,方便顧客小憩飲用。
李龍芬使用終端系統查看庫存。攝/劉榮欣
小店經營狀況持續改善,在客戶經理的建議下李龍芬下功夫學習現代終端,不久就熟練掌握了從系統查詢商品的庫存,并以此分析產品的銷量,小店的盈利情況一目了然。在李龍芬的悉心經營下,現在小店每年的營收穩定。“去年,我和丈夫在縣城開了一家飯店,希望日子越來越好。”李龍芬說。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