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清晨,雨水敲打著龍潭鎮曹清花商店門前的防雨簾。店主曹清花拄著拐,站在煥然一新的小店里接待客人,指著門口笑道:“這面墻是煙草局黨員們一鏟子一刮刀修補好的,柜子也是人家幫忙買的。”
在嘉禾街頭巷尾,這樣由黯淡轉為明亮的店面正悄然增加。嘉禾縣煙草專賣局以黨支部為堅強堡壘,將黨性修養轉化為紓困解憂的生動實踐,通過“精準識別摸準痛點、量體裁衣開對方子、常態長效激發活力”的三維幫扶體系,讓鮮紅黨旗飄揚在服務一線,繪就了一幅“紅色擔當映初心”的溫暖畫卷。
精準識別:于“急難愁盼”處落筆
幫扶始于精準識別。嘉禾煙草建立“網格化走訪+動態監測”機制,黨員客戶經理每周深入責任片區,通過“看店面環境、查經營數據、聊生活近況”三維篩查法,確保困難戶“早發現、早介入”。
去年深秋,第二支部黨員王慧林在珠泉鎮走訪海波商行時,發現年輕店主李海波面色蠟黃。再三詢問下,這位85后店主才掏出診斷書:甲狀腺癌。“我怎么都沒想到會得癌啊,化療費像無底洞,兒子才1歲…”李海波哽咽難言。
三十公里以外的龍潭鎮,客戶經理鄺維發現73歲零售戶曹清花的訂單異常。了解得知,她突遇車禍,腿傷不僅花光積蓄,更讓行動成難,店鋪長久失于整理,老式玻璃柜臺里堆滿過期貨品。“現在店鋪亂糟糟,腳也走不起,家里錢也花光了。”老人望著冷清的店面嘆息。
產煙大鎮普滿鄉的雷海華商鋪處在地勢低洼地段,今年暴雨更甚從前,黨員雷建國送貨到到店鋪時,就看到雷海華坐在店鋪的淤泥雜物中,看著臥病的老人欲哭無淚,本就經營不善的店鋪雪上加霜。
(圖為:查訪困難零售戶情況)
這些散落街角的嘆息,被黨員們一一拾起。他們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滿了零售戶的“急難愁盼”。這種主動靠前、見微知著的識別體系,筑起了精準幫扶的首道防線。縣局匯總建立困難戶動態檔案,啟動“一支部一幫扶”計劃。
量體裁衣:一店一策開出對癥良方
“幫扶不是送錢送物就完事,得把準脈開對方。”第二支部書記董俊帶隊調研發現,三家困難戶痛點截然不同。
李海波店鋪急需經營再造。黨員們引入“福小幫”智慧系統,三維建模分析店鋪布局。“新貨架要前低后高,黃金位置放新品。”同為支部黨員的市場經理羅為手持平板電腦指導。當暖黃色的新店招亮起,科學分區的貨架陳列著琳瑯商品,李海波久違地挺直了腰桿。
(圖為:黨員們為幫扶店鋪安裝煙柜)
曹清花商店最缺的是勞力。黨員突擊隊送來新煙柜時,老人還在擔憂腿腳不便。青年黨員陳成利落地拆掉吱呀作響的老玻璃柜:“曹姨您坐鎮指揮就行!”三小時里,黨員們貓著腰整理上千件商品,連醬油瓶都按高矮排成列。老街坊們嘖嘖稱贊:“曹姨,你家老玻璃柜子終于下崗啦,店子都亮堂好多!”
雷海華小店的頑疾是水患。面對水患頑疾,黨支部協調來水泥砂石。面對疑問“煙草局還管修房?”,黨員們卷起褲腿推起板車:“客戶需要就是分內事!”店鋪前新筑的水泥坪和防洪墻落成之夜,雷海華打著手電反復查看,年年抗澇的記憶涌上心頭,希望油然而生。
(圖為:店鋪改造前后對比圖)
造血賦能:紅色動能驅動長效活力
幫扶的生命力在于持久。支部書記董俊的手機里,置頂著三個特別提醒:每月指導雷海華做庫存銷量分析、每月致電曹清花詢問身體并盤點臨期商品、每季度帶李海波走訪標桿店。
如今,成效已顯:
李海波化療狀態穩定,自學禮盒手工設計,黨員們積極推薦其作品,店鋪盈利更勝從前。雷海華變水患為商機,組合銷售雨具應急品,并承接社區團購,今年以來客流、銷售額穩步增長。
這三家店鋪僅是嘉禾煙草一支部一幫扶成效的縮影。近三年來,縣局黨員累計幫扶困難零售戶17戶、煙農21戶,投入改造資金8萬余元,帶動12家店鋪扭虧為盈、其他客戶和煙農生活改善。更可貴的是,通過持續的經營能力培訓,80%的受助商戶掌握了現代零售技能,煙農種煙水平和防災意識提升,真正實現了“扶上馬再送一程”。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