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禁煙,為什么不從生產銷售源頭上禁止呢?
每當有人問出這個問題,老煙民總是微微一笑:“我們抽煙,也是為社會做貢獻。”
英國政治諷刺喜劇《是,首相》中有這樣一個關于禁煙橋段,常被引為這一問題的解答:首相問秘書為什么不能徹底禁煙,秘書則解釋了煙草產業的重要性。
“煙民是國家的恩人?!”/《是,首相》
這當然只是喜劇的調侃,但現實中,小小一支煙卷背后的產業規模,或許確實比普通人想象的要大。
根據國家煙草總局公布的數據,全國煙草行業職工總數超過五十萬人,在他們背后,還有全國五百二十多萬戶卷煙零售戶,九十二萬多戶種煙農戶,整個煙草產業上下游涉及2000多萬人的生計。
2019年全年,煙草行業實現工商稅利總額12056億元,上繳財政總額11770億元,雙雙創下歷史新高。作為對比,經濟總量位列全國省市中游的陜西省,2019年GDP總量剛剛超過25000億元。
煙草是重要財稅來源/unsplash
根據相關統計,自2001年以來,每年全國6%左右的公共財政收入,來自煙草行業利稅。作為煙草大省的云南,地方財政更是有四成左右來自相關行業利稅。
組成這些龐大數據的,是同樣龐大的煙民群體。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去年發布的《2018中國成人煙草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十五歲以上人群吸煙率為26.6%,其中男性為50.5%,女性為2.1%,農村人口吸煙率28.9%,城市人口為25.1%。
而中國控煙協會青少年控煙專業委員會2017年發布的《青少年煙草使用情況及對策》則顯示,我國初中學生吸煙率為6.4%,男生為10.6%,女生為1.8%。按照人口總數不難得出,中國煙民總數在三億以上。
當然,在另一個側面,吸煙造成的經濟損失同樣驚人,有國際機構評估,在我國,因吸煙導致的健康問題,每年造成的損失在一千億美元以上。只不過,社會問題是各種復雜因素的交織,利弊從來不能用簡單的加減法和一刀切衡量。
兒童能隔絕煙草嗎?/《這個殺手不太冷》
那答案可以留給未來嗎?
中國控煙協會公布過一個2015年的小調查,當年北京市中小學生嘗試吸煙率為9.41%,現在吸煙率為3.26%,其中小學生嘗試吸煙率為7.1%,且現在吸煙的學生中有近三成嘗試吸煙年齡小于驚人的7歲。
依照我們的生活經驗也不難判斷,現實中未成年人得到煙的難度究竟有多大。近日,有機構發布的《2019年部分城市卷煙銷售終端的煙草廣告調查報告》顯示,在國內接受調查的276所中小學校100米范圍內,共計有626個煙店。
抽煙從娃娃開始,由玩笑變成了現實。與之對照的另一組數據,是2019年,中國煙酒類商品零售額增長7.4%。
曾經,人們寄希望于年輕一代長大后,對于煙酒的熱愛會逐漸降溫,現在看來,這種期望在很大程度上已然落空。
看完這樣經典的作品,很難不產生抽一支煙的沖動。/電影《花樣年華》
對全社會而言,似乎,最好的結果是煙民們繼續保持煙草消費,但最好一根都不抽。
顯然,這既不現實,也不公平,更有點不厚道。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