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段農根在解讀《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時表示,給未成年人紋身、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濫用人臉識別技術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等行為,人民法院就要依法判決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段農根表示,近年來,與未成年人相關的法律法規陸續出臺,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未成年人保護事業的高度重視。人民法院對這些新法新規、新要求及時組織學習培訓,在審理未成年人案件過程中,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確保各項法律制度有效貫徹實施。
他表示,人民法院堅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則,加強未成年人案件的裁判文書說理,通過判決有效激活保護未成年人的新制度。發揮司法裁判導向作用,引導全社會注重對未成年人權益的保護。
例如,對一些父母不正確實施家庭教育、怠于履行撫養監護義務、為孩子訂“娃娃親”等行為進行訓誡,發出家庭教育令,讓“依法帶娃”成為家長必修課;對于未成年人入住賓館未盡詢問義務、給未成年人紋身、向未成年人出售煙酒、濫用人臉識別技術侵害未成年人權益等行為,人民法院依法判決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同時完善未成年人司法政策。段農根表示,人民法院針對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司法實踐反映的難點問題,通過出臺司法解釋、指導文件、發布指導案例、典型案例等方式,明確具體適用。
例如,為落實從嚴懲處性侵未成年人犯罪的立法精神,研究起草辦理強奸、猥褻未成年人案件的司法解釋;為準確、統一、有效實施《家庭教育促進法》,正在對家庭教育令的有關問題進行調研規范。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