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控煙浪潮不斷推進的當下,控煙工作已成為保障公眾健康、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傳統控煙模式過度依賴行政處罰,手段單一且易引發吸煙者抵觸情緒,效果不盡如人意。在此背景下,我國積極探索控煙新路徑,通過“柔性勸導+多元共治”、室外吸煙點規范化建設、智慧控煙與數字化監管等多元手段,為控煙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柔性勸導與多元共治:構建控煙新格局
“柔性勸導+多元共治”模式摒棄了單一的強制手段,通過制度彈性與人文關懷的深度融合,提升了控煙政策的接受度,為控煙工作開辟了新思路。該模式強調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及公眾的協同作用,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強大合力。
在具體實踐中,各方積極協作,有效提高控煙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使控煙理念深入人心。政府出臺相關政策法規,為控煙工作提供法律保障;社會組織發揮專業優勢,聯合社區、志愿者組織開展控煙宣傳,通過舉辦知識講座、發放宣傳手冊等方式,提升公眾對煙草危害的認知;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減少廣告投放,并積極參與控煙宣傳;公眾則自覺遵守控煙規定,對違規吸煙行為進行監督和舉報。以這種多方協作的模式,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控煙的良好氛圍。
室外吸煙點規范化建設:平衡各方需求
在公共場所全面禁煙的背景下,如何平衡吸煙者的合理需求和公眾的健康權益,成為控煙工作的一大挑戰。室外吸煙點規范化建設為解決這一問題提供了有效方案。
通過在公共場所合理設置標準化吸煙點,并配備明顯的標識和引導標識,引導吸煙者到指定區域吸煙,有效減少了二手煙對公眾健康的影響。在建設過程中,要注重溝通協調,確保吸煙點的設置符合實際需求和規劃要求。吸煙點通常設置在通風良好、遠離人群密集區域(如學校、醫院)的地方,既滿足了吸煙者的需求,又保障了公眾的健康權益。同時,加強對吸煙點的長效管理和維護,定期清理煙頭和垃圾,保持環境整潔,配備滅煙設施等,充分展現控煙工作的人性化考量。
智慧控煙與數字化監管:探索控煙新路徑
隨著數字化技術的飛速發展,智慧控煙與數字化監管成為控煙工作的新趨勢。通過利用 AI 智能識別、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對公共場所的吸煙行為進行實時監控和預警,提高了執法的效率和精準度。
1、AI 智能識別:精準捕捉違規行為
在公共場所部署攝像頭,利用 AI 算法自動識別吸煙行為,并實時推送告警信息至執法人員終端。這些智能攝像頭具備高精度的圖像識別能力,能準確識別吸煙動作。一旦發現違規吸煙行為,系統會立即記錄相關信息,包括時間、地點、吸煙者特征等,并迅速通知附近的執法人員前往處理。這種智能化的執法方式,不僅減少了人力投入,還能對違規吸煙行為形成有效震懾。
2、大數據分析:洞察吸煙行為規律
大數據分析技術為控煙工作提供了更深入的支持。通過對吸煙行為數據的分析,可以了解吸煙者的行為習慣和分布規律,為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控煙政策提供科學依據。例如,根據數據分析結果,合理調整室外吸煙點的設置位置和數量,提高吸煙點的使用效率;分析不同時間段、不同區域的吸煙行為高發情況,在重點時段和區域加強巡查力度;研究吸煙者的年齡、性別、職業等特征,開展精準的控煙宣傳教育活動,提高宣傳效果。
3、線上控煙平臺:搭建互動溝通橋梁
線上控煙平臺為公眾提供了便捷的控煙信息查詢、投訴舉報渠道。公眾可以通過手機 APP 或微信公眾號,實時了解當地的控煙政策、吸煙點分布等信息。同時,如果發現違規吸煙行為,可以隨時在平臺上進行投訴舉報,并上傳相關照片或視頻作為證據。相關部門會及時處理這些投訴舉報,并將處理結果反饋給舉報人。這種線上互動的方式,增強了公眾參與控煙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了全社會共同監督的良好氛圍。
4、虛擬現實(VR)體驗:增強控煙宣傳感染力
引入虛擬現實(VR)技術,更直觀地向公眾展示吸煙的危害。通過制作 VR 控煙宣傳視頻,讓體驗者身臨其境地感受吸煙對身體各個器官造成的損害,如肺部病變、心血管疾病等。這種沉浸式的體驗方式,比傳統的文字、圖片宣傳更具沖擊力和感染力,能夠更深刻地觸動公眾的內心,提高他們對吸煙危害的認識,從而增強戒煙的決心。
結語
控煙之路任重道遠,但每一次創新嘗試、每一份責任擔當,都在為公眾健康筑起更堅實的屏障。未來,各方應繼續深化控煙理念,不斷創新控煙模式和方法,加強彼此間的合作與交流。以更開放的姿態、更務實的行動,與全社會攜手共進,為實現無煙環境、保障公眾健康的目標不懈努力。讓我們共同期待一個更加健康、美好的未來!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