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家60畝的煙葉,賣了24萬多塊錢!”臨近春節,河南省濟源市下冶鎮官窯村的連武柱掰著手指頭算起了賬。他看著媳婦兒高興的樣子,不禁“得意”起來。
從最初的三五畝到現在的60畝,從掙不了多少錢到年利潤10余萬元,連武柱憑著“牛脾氣”,研究新政策,學習新技術,成為科技型煙農,也嘗到了種植煙葉的甜頭。1月21日,46歲的連武柱成功當選官窯村村委會委員,村民對他豎起了大拇指,直夸他“牛得很”!
實干苦干的“老黃牛”
連武柱做什么事情都是一根筋,用媳婦兒趙春玲的話說“軸得很”。
“記得剛開始種煙葉時,由于缺乏經驗,第一次進烤房的煙葉‘全軍覆沒’。”連武柱靦腆地撓了撓頭,笑著對筆者說,當時被媳婦兒數落了好一陣子。后來,有了煙站技術員的指導,連武柱才慢慢放心大膽地干了起來。2020年,他擴大規模,種植煙葉60畝。
從整地到栽苗、打藥、除草、采煙、烘烤,再到最后的分級銷售,連武柱每年從春天一直忙到11月。
為種好煙葉,連武柱整天守在地里,觀察煙苗的長勢,頂著烈日除草……每年從9月份開始,他白天在地里組織人手采收煙葉,夜里守著煙房。那段時間,他沒睡過囫圇覺。
“他就是俺家的‘老黃牛’。2020年7月份連下大雨,為了給煙田排澇,他兩天兩夜沒合眼。最后,在煙站工作人員的幫助下,積水被及時排出,沒影響煙葉收成。”趙春玲說。
2020年,連武柱家種煙葉純收入15萬元。
敢為人先的“拓荒牛”
“武柱,煙田的活兒咋樣了?”
“地早都深耕過了。你給我們聯系的粗糞我剛拉來了7車,準備上地呢!”
煙田冬前翻一翻,上足牛羊糞,煙葉顏色好成分足。下冶鎮煙站技術員李紅升隔三岔五來督促、指導。
“聽話,照做。”連武柱笑著說,這是種植煙葉成功的秘訣。
光聽話可不中,還得有自己的想法。連武柱喜歡鉆研,敢想敢干。在村民的眼中,他是個膽兒大的新型職業農民。
在連武柱家的大門口筆者看到,微耕機、彌霧機、開溝培土機、大型拖拉機等機械一應俱全。
“種植煙葉,得走現代化發展的路子。”當別的煙農還不敢下本時,連武柱已邁開了步子、甩開了膀子。
為了提高煙葉種植技術水平,他經常向老煙農、技術員請教,不斷探索總結。
2020年,在濟源市煙草公司的幫助下,連武柱大膽嘗試,改建了兩座生物質烤房,“省心省力更環保,煙葉烘烤質量好,還能賣上好價錢。”
“努力奮斗,這兩年爭取安排上電烤煙房。它熱效率高、升溫更靈敏、控溫更穩定。”連武柱的新想法總是很多。
心系村民的“孺子牛”
“連武柱,149票!”1月21日,連武柱成功當選官窯村村委會委員。
“中!武柱人能干,煙葉種得好,心里總是想著我們。”
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評價是中肯的。
2020年,連武柱種植煙葉較多,用了不少工人。這促進了村民就業,助力了脫貧攻堅,帶動了村民致富。
連武柱經常說,光自己富不算富,必須帶動大家共同致富、共同發展。
“發展產業、振興鄉村,村里還得靠煙葉。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模式,規范化管理,規模化、專業化種植煙葉,咱得讓煙葉產業高質量發展。”連武柱有想法、有思路,說起來有板有眼。
最近幾年,連武柱在煙葉種植、煙葉烘烤方面不斷創新。他不光考慮自己家的發展,還思量著村里的產業發展。
“村民選我當干部,我當干部為村民。這是我的職責,更是我的使命。我要帶領更多村民種植煙葉、種好煙葉,助力村民增收致富。”連武柱坦言。
(原載于2021年2月5日《河南日報農村版》3版)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