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塊地翻耕完后,我今年種煙的土地就都耕好了。”3月16日,在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會東縣長魚村,正在用旋耕機翻耕煙田的煙農陳開興說道。
作為一名老煙農,陳開興一直堅信煙技員說的話——煙田深翻、曬土、除菌后,種煙效果更好。他也是這樣做的,每年都嚴格按照標準要求翻耕煙田,從地里刨出了“黃金”。
作為四川最大的煙區,涼山州目前有近5萬戶煙農,戶均年種煙收入6.2萬元。煙葉產業帶動了全州30余萬人就業。
除了煙葉產業,涼山州煙草專賣局(公司)還在煙葉育苗棚、密集烤房、基本煙田的閑置期上動心思、下功夫,支持引導廣大煙農按照“以煙為主、產業融合、多元增收”思路,積極發展多元化產業增收。
“趁年前價格好,我們賣了一部分蒜薹。今年種了一畝半的蒜薹,到現在已經賣了1萬多元了。”2月3日,正在田里整理蒜薹的德昌縣麻栗鎮民主村村民李明秀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麻栗鎮地處涼山州中部安寧河谷平原。多年來,當地煙農探索形成了“煙葉—蒜薹”“煙葉—草莓”輪作模式。前一年的八九月份,煙農采摘完煙葉后,隨即耕地種蒜薹。元旦前后,蒜薹上市,銷往全國各地。采收完蒜薹,煙農再挖蒜頭售賣。緊接著,3月中下旬翻耕土地,4月底種煙。這樣就形成了閉環輪作模式,一塊地一年能有3筆收入。
而地處涼山州南部金沙江畔的寧南縣跑馬、倮格等高二半山區,在煙葉收獲后,煙農們則種上了秋苦蕎,每年畝收入能達1000元。
“‘十三五’期間,我們積極開展油菜、光葉紫花苕、秋豌豆、蒜薹等煙后茬口作物的種植,大力發展香菇、羊肚菌等高附加值產品,煙農累計增收37.43億元,戶均年增收約1.5萬元。”涼山州局(公司)煙葉生產科科長楊柳介紹說。
除了依托產業穩就業、促增收,涼山州局(公司)還在定點幫扶村實施農民工素質提升工程,開展教育扶貧,與當地政府開辦職業培訓班,組織困難群眾接受培訓,提高勞務輸出質量和水平。越西縣依達村的134名困難群眾就是該工程的受益者。他們在涼山州局(公司)駐村第一書記左建安的協調組織下,帶著技能踏上外出務工之旅,2020年實現人均務工收入3萬多元。
在涼山州鹽源縣三棵樹村,涼山州局(公司)駐村工作隊在第一書記馮浪的帶領下,為村民制定了“種好黃金葉、養好下蛋雞、栽上發財樹、走上致富路”的幫扶計劃。37戶村民試種煙葉465畝,養殖的生態雞創收56.1萬元;87戶村民種植花椒,“房前屋后百棵樹,一年就成萬元戶”成為現實。2020年年初,駐村工作隊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逐戶篩選基礎薄弱戶,指導幫助他們種植萬壽菊,當年實現戶均增收超過5000元。
涼山州局(公司)黨組書記、局長、經理郭明全表示,涼山州局(公司)將圍繞“產業融合、鄉村振興”發展主題,努力開創現代農業與美麗鄉村“相融共生、綠色宜居、文明興旺”的新局面,讓基本煙田成為致富田,讓種煙村走上振興路,為涼山地方經濟發展積極貢獻煙草力量。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