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懋華:好風憑借力 創業正當時
“200多畝土地流轉,兩三天就完成了,之前有些人不愿意,村里的叔伯們還幫忙做工作,說年輕人創業應該支持。種這250畝烤煙,一開始就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作為一名新的返鄉煙農,福建龍巖市新羅區白沙鎮巖下村返鄉青年吳懋華滿含感激。
吳懋華在田間查看煙葉生長情況(黃慧敏/圖)
兩年軍旅和三載輔警的生涯,開闊了吳懋華的眼界,培育了其堅毅的品格,鑄就了其敢打敢拼的魄力。
2012年底,吳懋華回到巖下村,出手就租賃了百畝土地,協議一訂就是10年。他先是種植百香果,在畝均效益從數萬元下滑至數千元后,2017年,吳懋華果斷改種無花果,并注冊成立了家庭農場。然而,到2020年,農場虧損了近30萬元。
2020年8月,經過多方了解、朋友現身說法后,吳懋華有了種煙的打算。在和煙草部門幾經溝通后,吳懋華徹底打消了生產技術方面的顧慮,決定種植烤煙250畝。
吳懋華之所以能夠順利種到250畝規模,這與漳平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2020年就開展的土地流轉工作密不可分。在明確了吳懋華的種植計劃后,漳平市局(分公司)工作人員將“12345”的土地流轉思路、機制與吳懋華、村“兩委”進行了探討,并達成共識。
天時、地利、人和。2020年12月,憑借家庭農場經營經驗和各方面的支持,吳懋華以家庭農場為主體,取得了60多戶村民、200多畝土地的代租授權委托,并簽訂了代租協議。協議還對輪作進行了約定,即在烤煙采烤后,吳懋華的家庭農場將煙田翻耕,由村民種植水稻。這一約定,為推進煙稻雙優基地建設,發揮煙葉與水稻政策協同效應奠定了基礎。吳懋華和他的股東們,作為經營者,又同家庭農場簽訂了土地租賃協議。
吳懋華想得很周全:“不少村民家里種楊梅,外出務工的少,勞動力比較豐富,和煙葉用工不沖突,他們既能照顧家里,又能在家門口多掙點錢,我也不愁用工,皆大歡喜。”
一個好漢三個幫。考慮到吳懋華沒有種植烤煙的經驗,漳平市局(分公司)專門聘請了鄰村一名具有豐富烤煙生產經驗的煙農,協助煙技員開展技術服務。負責東方片烤煙生產收購的附城煙葉收購工作站,則從漳平市雙洋鎮引進了2名老煙農,與吳懋華聯合種植。同時,對巖下村這個種植新區,煙草公司出臺了最優惠的補貼政策:土地流轉方面,第一年每畝給予100元租金補貼,第二、三年,每畝50元;集群新建的烤房,用地審批和“三通一平”后,公司全額投資建設烤房主體,對附屬設施每座補貼1.8萬元。
巖下村村支部書記吳碧華說:“巖下村是省級文明村,生態環境好,生產條件也好,去年冬天,村里花了40多萬元修復了水壩、水渠。煙稻輪作是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的有效輪作方式,而且為村民增加了就業和增收的機會,有利于推進鄉村振興。”
好風憑借力,創業正當時。看著生機盎然的煙田,吳懋華對種煙有了初步規劃:“邊學邊干,順利的話,明年我準備把一部分無花果園,還有周邊的一些拋荒地墾復出來,都種煙,規模再發展得大些。”
廖春暉:年輕煙農變身“產業經理”
“90后”、大學畢業生、煙農、煙葉產業經理、合作社負責人……在廖春暉身上有很多個標簽,不過這其中,他最看重的還是“煙葉產業經理”。
今年28歲的廖春暉出生于福建清流縣里田鄉洋莊村,身材瘦削,皮膚黝黑,看上去精神干練,帶著一種與年齡不太相符的成熟穩重。中專畢業后,廖春暉通過網絡教育進修獲得電氣自動化專業大專學歷,此后一直在城里打工,收入勉強能夠維持生活開支。
廖春暉操控無人機進行植保作業(王麗卿/圖)
盡管不常回村,但他漸漸發現,農村的面貌日新月異,村里水電氣三通、道路四通八達,很多村民家里蓋起了新房、開上了小車。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小村莊正在失去以往的人氣和活力,幾乎每戶人家里都是老人留守,不少土地資源也沒有得到有效利用。
“怎樣才能讓土地更好地‘生金’?”眼前的小村莊,讓廖春暉陷入了深思。
經過一番思想斗爭,2015年,在外摸爬滾打多年的廖春暉放棄了城里的工作,帶著對泥土的感情回到村莊,成為一名返鄉“新農人”。
人回來了,事兒怎么干?認真“考察”之后,廖春暉把目光瞄準了烤煙種植。“打小就看家里老人種煙,也算是有點基礎。看到現在村里種煙的依然是那一輩人,他們年紀大種不動了早晚還得有人去種,我就有了‘接班’的想法。”廖春暉說。
說干就干。當年廖春暉便流轉土地種上了煙葉,到現在面積一直穩定在40畝左右。同時,他在煙草部門指導下又嘗試搞起了煙后稻種植,幾項收入加起來每年有20萬元以上。
不僅如此,2017年,頭腦靈活、勤于思考的廖春暉抓住時機,與人合作開辦了清流縣文達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日常經營管理。利用這一平臺,他在各個生產環節進行機械作業,并與金葉煙農合作社、仁智種糧專業合作社等組建公共植保服務聯盟,開展水稻全程機械化、無人機飛防公共植保等專業化服務,實現了減工降本、提質增效。
種煙之余,廖春暉多次參加縣農業局組織的職業農民培訓和福建農林大學種糧大戶產業培訓,自費參加福州原田植保飛行器作業培訓并獲得結業證書及無人機飛行資格證,曾代表福建省參加全國無人機大賽并獲優秀獎。
作為一名煙葉產業經理,廖春暉(左)把種煙當成自己的事業(王麗卿/圖)
由于年紀輕、肯吃苦、懂技術、善管理,2020年,廖春暉被清流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選定為第一批24名“煙葉產業經理”之一。
“解決‘誰來種煙’這一現實問題,需要及早謀劃穩定煙農隊伍建設。在上級部門部署下,我們改進煙農種植經營組織模式,選取1980年后出生、種植規模35畝以上的年輕煙農作為‘產業經理’,在種植計劃、資金扶持等方面予以傾斜,鼓勵他們開展適度規模化種植。”清流縣局(分公司)局長、經理邱恒良介紹說。
對于廖春暉來說,成為“產業經理”,不僅讓自己有了實實在在的收益,而且帶來了身份認同、提升了社會地位。“說實話,以前說起種煙特別是年輕人種煙,大家都有點不解甚至不屑,現在成了煙草的‘經理’,感覺大家對我有點刮目相看了,不少同齡人還向我打聽情況呢!”廖春暉笑著說。
生于斯長于斯,農村為廖春暉提供了廣闊天地,現在的他如魚得水,事業干得有聲有色。“盡管目前還談不上成功,但返鄉創業、發展煙葉產業這條路,我一定會一直走下去!”采訪結束時,廖春暉充滿自信地說。陽光灑在他充滿朝氣的臉龐上,映襯出充滿希望的未來。
(作者單位:福建省局<公司> 福建龍巖漳平市局<分公司>)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