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的煙葉種植和銷售結束,從3月份的育苗開始到現在的10月份,煙農們歷時8個多月的辛苦告一段落,今天給大伙詳細算一算煙葉種植的成本與利潤,以一畝地為例,在確保正常成活率和烘烤質量的前提下,可出產優質煙葉200公斤左右,每公斤煙葉按40元收購價計算,可得收入8000元,看上去還是不錯的。請注意,本文只以河南許昌地區的煙葉種植來核算,謝絕和其他地區來做比較。
接下來咱們算一下成本,一畝地的煙苗成本為50元,化肥加農藥地膜等大概在400元左右,翻整土地,也就是犁地耙地澆地需要100元,烘烤煙葉的成本今年比較高,往年500元一噸的煤炭今年漲價到1300元一噸,一炕煙葉的成本超過了1500元,反而是用純電炕成本低一些,但也基本超過了1000元,一畝地的煙葉大致上就是一炕煙,就按1000元計算好了,加上其他小的開支100元吧,一畝地的成本為1650元,
8000元收入減去1650元的成本可以得到6350元的利潤,一個小戶之家可以種植10畝煙葉,那他的當季收入就是6萬多元,這個收入在農村不是很高,而是相當高啊,但是很可惜,這個只是紙面數據,最樂觀的算法而已,實際上,煙田管理,病蟲害的侵蝕,天氣的影響等因素導致煙葉的產量沒有那么高,而最終的變現也有很多的變數,一畝煙葉的純收入達到4000元的也是少數煙農,
而且大家應該能看出來,上述成本中是沒有計算人工成本的,而煙葉種植這個領域是真正的勞動密集型農業,人工的成本非常高。
一畝煙葉從育苗開始到售出的人工投入大概在1800元,如果是租賃別人的土地還要加上地租800元,換句話說種煙大戶的每畝地成本在4200元左右,通常情況下,種煙大戶的畝均純收入在1000---2000元,今年襄城縣遭遇撈災,很多地方煙田成了泡水地,再加上常規的煙葉根腐病,大多數煙農損失了3分之1的煙田,少數人全軍覆沒,拿4000元的成本博1000多元的不可預期收入,回報周期長達8個月,投資之大,風險之高,沒有點賭徒精神還真干不了。事實上,種煙葉就是賭博早已成為煙農的共識。本地俗語,莊稼就是“撞”
賭博是不好的,那為什么還有人甘冒風險去種植煙葉呢?因為這里是農村,得益于鄧公的改革開放,給廣大的農民一個可以選擇的出路,而城市的高收入和便利生活是農村無法比擬的,去城市打工成了農村青壯年的不二選擇,再加上高校的擴招,那些上了大學的人更是一去不復返,但城市的屬性活像一個渣男綠婊,喜新厭舊,嫌貧愛富,燈紅酒綠的繁華都市屬于年輕人和高收入人群的樂園,但天然拒絕低學歷,年齡大的低收入群體。
現在農村的人群結構是什么,是老人,是婦女,是留守兒童,是被人嘲笑的六一三八九九部隊,60以上的老人居多,其中就包括第一批外出打工的那批人,這幫人在農村能做什么呢?還不是重操老祖宗的舊業,種地唄,而農業和工業對比是負收益產業,種植常規的莊稼是沒有收益的,只要你會算賬就能明白這個道理,好在農村的老人們是不算賬的,選擇繼續種地一是沒有其他的事可做,而是覺得農民不種地不就是不務正業了嗎。這才沒有造成田地的大面積拋荒,別看農村現在表面上是遍地小車,人均別墅,但是有幾個是靠種地種出來的呢?
和沒有收益的小麥,玉米比,種植還可能掙錢的煙葉,是不是就不難理解了,看看從事煙葉勞動的這批人吧,平均年齡65歲以上,在最熱的天干最臟最累的活,每天的收入還不到100元,這不是那些吹著空調坐辦公室的人能想象的,真的煩透了那些動不動就叫喚禁止香煙銷售,禁止種植煙葉的那些個鍵盤蝦們,你不食人間煙火是你的自由,但不要把你那虛偽的道德感強加到煙農身上,煙農人只是在養家糊口而已。
扯遠了,咱們繼續說煙葉,準確的說是襄城煙葉,大帥對許昌以外的地區了解不多,不敢妄言,前面說的我的家鄉種煙行業的從事人員平均年齡65歲以上并沒有夸張,其實不止是種植煙葉,這幫老同志同時也是常規農作物的種植者,50歲以下的農民不是說沒有,而是非常少。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號,一個行業的從業人員沒有了年輕人的參與,那不就是一個夕陽產業嗎,正所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都黃昏了,離天黑還遠嗎?
常規農作物還可以利用農業機械化來代替大部分人工,可惜煙葉的種植卻有技術含量高,作業過程復雜等特點,整地,起壟,中耕,澆灌,打藥,除草,平頂,打叉,采收,烘烤,分級,出售等十幾個流程,大部分都要用人工來解決,受限于煙農的年齡和受教育程度,很多人連自己種的是什么煙葉品種和特色都不知道,更不要提煙田的現代化管理和生態化種植要求了,在用工量大的采收環節,因為工人的短缺,種煙大戶對所雇人員不得不采取粗放式管理,在采收煙葉時對煙葉的成熟度把握不準,造成一定程度浪費的同時也給煙葉烘烤帶來了難度和成本的提高,從而形成優質煙葉的減產。
但與惡劣的天氣影響相比,這點減產微不足道,如遇冰雹和澇災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就會給煙農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收益下降,甚至嚴重虧損,社會保險公司對煙葉自然災害雖然有一定的金額賠償,但這點錢對煙農的訴求來說簡直就是~去求吧。
煙葉的種植不過是基礎,最重要的部分是烘烤,一般人也可以把煙葉烤熟,但一名好的烤煙師傅是會根據煙葉的含水量,裝載密度,所用的炕房等因素結合自己的經驗來隨時調整烘烤數據,最大限度的保留煙葉中的糖分和煙堿等有效成分,一個好的烤煙師傅每炕煙可以多獲取幾百元甚至一兩千的經濟收入。換言之,現階段的煙葉烘烤沒有一套標準化程序來普及大眾,可惜這一點并不被大多數的煙農所認知。
還有,就算你煙葉種的好,烘烤技術也過關,那就能賣一個好的價錢嗎?嘿嘿,不一定吧,煙葉的售賣環節主動權在煙草部門手中,煙農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弱勢群體,辛苦收獲的煙葉能不能賣掉,賣多少錢一斤完全是煙站收購人員說了算,壓級壓磅那是家常便飯而已,說不行就不行你行也不行。還不能跨區域銷售,私售煙草法整裝待發,隨時給你普及。
但是,煙葉收購人員也是人,對吧。作為一個社會人,誰還沒有個親戚朋友,同學發小啥的,既然評定煙級是既定框架下的主觀認定,那我因為光線問題,心情因素等劃高一個級別也是正常的吧,對于辛苦的煙師們我們要理解,什么收受賄賂,假公濟私,暗箱操作,中飽私囊都是不存在的啊~呸。
長久以來,煙葉產地的二道販子都是一個公開的秘密,這些人自己不種煙,卻能收獲比煙農多得多的利潤,你說氣不氣,答案是不氣,煙站收購人員靠煙販來完成任務的同時還能有額外的收入,而煙農們坐在家里就能賣出煙葉,不用看煙師的臉色還能賣一個不低于煙站給的的價錢,稱重的工具還是自己家的,也不用擔心缺金短兩。看上去煙販的存在是一個皆大歡喜的局面,但總感覺哪里怪怪的,一時之間也不知道說什么好。
我大襄城360年的煙葉種植歷史,烤煙的發源地,為襄城縣贏得金襄縣,許昌煙都稱號,歷史上三大煙葉基地之首,毛主席親口贊譽的煙葉王國如今局面略顯尷尬,建國以來,由最高年份的25萬畝到近年來的不足7萬畝,數量和質量早已被云南雙超,背后的原因除了煙農的積極性下降,從業人員的老齡化之外,還有技術的落后和制度的陳腐等原因,如何避免襄城縣煙葉行業的衰敗,重振煙葉王國的雄風,或許應該是襄城縣或者許昌市有關部門領導亟需考慮的問題。
而在煙農種植戶中,也不是所有人都持悲觀態度的,比如說民間煙葉種植專家馬村民和烤煙專家方青志就有自己看法,兩位老師都認為煙葉行業需要革新,改變煙葉的生產模式或許會是一條盤活整個煙葉行業的方向,參考茶葉的發展模式,種植采收專業化和收購加工專業化相分離。具體方案是建議煙草主管部門出臺惠農政策,增加實用的保險品種,提高賠償金額,減少因自然災害而遭受損失的煙農成本,鼓勵民營烤煙工廠的建設。煙農只負責煙田的種植管理和采收,烤煙工廠以合理價位收購煙農的鮮煙葉,解決煙農賣煙的后顧之憂,讓煙葉種植戶從繁瑣的工序中解放出來,專心于煙田的管理,合理調配采收環節。烤煙工廠則利用先進的烤煙技術來提高烤煙品質,現代化,高效率的管理方式可以創造更高的收益,從而吸引青年農民工回鄉創業或者在家門口就業的需求,我們要搞清楚一點,外出謀生是為了掙得更多,如果在家鄉就可以獲得高的收益,沒有人喜歡背井離鄉。
烤煙工廠用公司化的管理可以烤制出更優質的煙葉,然后直接和卷煙廠或者是復烤廠對接,淘汰中間的食利階層,節約大量的社會資源。總結一句話,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是現代話農業的必選項。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