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正是重慶高海拔煙區大田移栽、栽后管理的好時節。
5月12日,重慶市豐都縣太平壩鄉煙農何清剛正忙著用移栽器打孔放苗澆水。手上拿著新品種云煙116的煙苗,何清剛的喜悅洋溢在臉上:“我種了30年煙葉,可以說是資深煙農了。從前年開始,煙草公司指導我們種植云煙116,我去年種了20畝,每畝比之前多收了近400元。這幾天,我得趕緊把煙苗整齊栽完并及時轉入田管,今年繼續種好這個品種。”
近年來,豐都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按照重慶市煙草專賣局(公司)黨組要求,始終堅持“始于工業需求,終于工業滿意”的發展理念,以品種布局為突破口,通過工商協同合作、特色品種培育、科技創新驅動,初步構建了特色品種云煙116生產技術體系,走出了一條煙葉穩產保供、煙區產業振興、煙農增收致富的道路。
多方聯動?推動基地建設
為著力解決煙葉產業基礎不穩的問題,持續穩定煙農隊伍和基本煙田,豐都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多次召開煙葉工作專題會,按照重慶市煙草專賣局(公司)黨組要求,提出“發揮自身優勢,彰顯豐都煙葉特色,滿足工業需求”的思路,夯實煙葉產業發展根基。
“我們結合工作實際,聚焦云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原料需求,堅持工商聯合研發方向,實現‘種好一個品種,建好一個基地’。”豐都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副經理馬嘯說。
豐都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先后5次赴云南中煙技術中心、云南中煙紅云紅河煙草(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進行交流,深入了解工業企業需求,共商發展之策。
經過調研論證,從2020年開始,豐都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與云南中煙、河南農業大學聯合開展“提升豐都煙葉云煙品牌工業可用性關鍵技術集成與推廣”項目研究,形成了工商研聯合共建機制。
近3年來,豐都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每年邀請云南中煙專家到太平壩鄉分環節指導煙葉生產,相關科研院校先后派駐30余名研究生到豐都縣,圍繞土壤改良、配方施肥、健康栽培、綠色防控、煙葉采烤等環節實施科研攻關,云煙116的配套生產技術體系逐步形成。
在此基礎上,三方聯合開展項目推進洽談會12次、生產技術培訓會6次、收購眼光平衡會4次,編制科研項目簡報16期、工商研共建基地簡報3期。
2020年,云南中煙對豐都云煙116品種煙葉實行全收全調,建立了“工業主導、商業主體、科研主力”的工商研聯合共建機制,以云煙116為特色品種的原料定向化生產基地建設隨即啟動。
完善配套?實現“智慧”種煙
“新品種的推廣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新品種的栽培田管、病害防控、烘烤工藝等,這些都是全新的課題。”武平煙站站長殷善周對此深有體會。
2021年,工商研三方圍繞云煙116品種開展規模化種植,以太平壩鄉萬畝集中連片煙田為核心,打造集科研試驗、技術推廣、智慧生產管理三大功能于一體的現代化煙草農業科技示范園區。
在科技示范園內,三方多主題、多形式召開各類現場會,集中展示新品種的栽培技術、田間長勢、烘烤工藝、科研成果、經濟效益等。
圍繞品牌需求,按照試驗示范、優化集成、示范推廣三個步驟,工商研三方聯合攻關,建立完善了以健康栽培體系、平衡施肥體系、科學烘烤體系、煙葉質量管理體系、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等為核心的煙葉生產管理“九大體系”,著力解決制約品種培育的瓶頸因素,先后確立7項科研子課題,獲得實用新型專利8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1項,發表核心論文6篇,為品種推廣奠定了堅實基礎。
為進一步提升煙葉生產管理效能,推動煙葉產業從“會種煙”向“慧種煙”轉型,豐都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堅持“市場化、基地化、數字化”改革思路,加快“數智”煙葉建設,推進機械裝備智能化、生產管理“數智”化、站點建設標準化。
“現在種煙輕松啦,拿著手機掃一掃二維碼,我種植的煙田具體信息都能看到,該怎么施肥用藥都清清楚楚。”煙農張建虎拿著手機開心地說,“以前烘烤時一整晚都不敢睡覺,就怕烤壞煙葉。去年,我安裝了智能烘烤設備,什么時候加燃料、調節溫度都會通過手機提醒。”
在太平壩鄉科技示范園內,豐都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圍繞煙葉生產關鍵環節,運用各種物聯網設備,實時在線監控煙田土壤、煙葉長勢,實現基地共抓共管;集成煙農、煙田、氣象、土壤、肥力和設施等信息,將全縣煙田劃分成540個網格,真正做到“一田一策”,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配套建設智能烘烤設備50座,實現圖像實時采集、溫濕度自動控制、烘烤即時預警,提高煙葉烘烤質量,降低了操作勞動強度。
“經過三方探索實踐,豐都煙區煙葉質量顯著提升。下一步,我們將緊扣卷煙品牌原料需求,加快建成云南中煙全收、全調、全用‘三全’智慧煙葉基地,助力穩煙區、穩煙田、穩煙農、穩收益,推動豐都煙葉高質量發展。”豐都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局長、經理鄒毅表示。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