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云南省曲靖市陸良縣小百戶鎮個別種煙田塊出現了一種“歪脖子病”。小百戶煙站站長李鵬程每次回憶起當時的情況都不免唏噓,“感病后,葉片一半壞死卷縮,整片煙葉扭曲,像是得了‘歪脖子病’。這個病的病死率很高,有的田塊甚至高達90%以上,比如炒鐵、北山、興仁等地的部分煙田,煙株成片死亡、煙農幾近絕收,老百姓都說這是煙草‘癌癥’?!?/p>
為降低“歪脖子病”的發病率,挽回煙農經濟損失,陸良分公司各級煙葉生產部門先后組織生產技術人員深入小百戶鎮開展調查,力求弄清“歪脖子病”是什么,怎么防。調研發現,“歪脖子病”實際是由番茄斑萎病毒引發的植株病害,可系統侵染番茄、煙草、辣椒等茄科作物。雖然找到了病因,但病害防治成效卻遠不及預期,病害頻頻重發,甚至出現了擴散蔓延,導致多個鄉鎮出現減產,給全縣煙農尤其是壩區煙農造成了一定的經濟損失,留下了刻骨銘心的慘痛記憶,更蒙上了一層番茄斑萎病毒病治不了、更治不好的巨大陰影。
正當一籌莫展之時,曲靖市煙草專賣局(公司)主要負責人帶領生產技術部門骨干深入陸良開展調研,當即指出“生病就得治病”,應當引起高度重視,全力做好病害防控工作,切實幫助農戶解決生產難題。隨后,市局(公司)技術中心、云南省煙草科學研究院、浙江省農業科學研究院等一眾專家先后入陸組成項目組,262萬元專項資金及時就位,提振了對番茄斑萎病毒病可防可控的信心決心。
苗期在棚內懸掛藍板防治薊馬。高斯源
轉思想、轉方式,切實解決“防什么”的問題
調研后的研討會上,專家們提出了一個新思路,“番茄斑萎病毒病是由番茄斑萎病毒引起的,但番茄斑萎病毒又是什么傳播的呢?答案是害蟲薊馬。因此,我們或許可以通過斬斷傳播媒介來圍魏救趙,曲線救國?!?/p>
“在深入研究薊馬后,我們發現它有兩個特點。”陸良分公司生產科技術骨干謝晏芬說,“一是極難察覺,害蟲薊馬個體極其細小,若蟲體長僅0.4mm,成蟲體長1-3mm,肉眼很難發現。二是極易擴散,薊馬成蟲繁殖能力極強,一年可連續發生12-15代,并且寄主植物多達500余種,病毒會隨薊馬的遷移不斷擴散至周邊農田。這兩個特點從側面印證了,前些年番茄斑萎病毒病治而不絕、收效甚微的原因就在于毒源沒有得到有效控制。”
因此,陸良分公司提出“防病害就是防蟲害,防蟲害就能防病害”的鮮明觀點,果斷完成防治對象從病毒到病蟲的轉變。
找措施、定標準,切實解決“如何防”的問題
項目領導小組研究出臺《陸良縣番茄斑萎病毒并發病重點區域防治方案》。項目執行小組深入田間地頭進行采集調查,充分掌握西花薊馬種群數量、分布特征、活動規律。項目技術小組總結研討,明確提出“預防為主,治蟲防病”的防控策略,同時與番茄斑萎病毒病重災區的部分煙農代表座談交流,既總結提煉過去五年與病毒斗爭中涌現出的好經驗好方法,有針對性地提出新思路新舉措。經過實踐反復驗證,確立了防控番茄斑萎病毒病必須注意的兩大生產環節(即,育苗環節和大田環節)和必須長期堅持的六項技術措施(即,換網、除草、拔病苗、插藍板、錯峰移栽、綜合防治)。
“‘二環節六措施’在2021年一經推出,就取得了明顯的防控效果,小百戶、芳華等番茄斑萎病毒病主要受災區的綜合發病率從2020年的41.1%降低至12.8%,堅定了番茄斑萎病毒病可防可控的信心”,陸良分公司經理謝德安說。
建體系、強引導,切實解決“誰來防”的問題
雖然番茄斑萎病毒病在全縣范圍內得到有效控制,綜合發病率明顯下降,但仍然呈現出多點散發、多地頻發、局部規模性反彈的態勢。通過再次調研,項目組發現部分地區、部分煙農在防控番茄斑萎病毒病的過程中出現了“等、靠、要”的思想,片面地認為防控工作是煙草部門的事,與己無關,導致全局病害防控因個別落實不力而出現反彈。因此,陸良分公司及時調整了防控策略,提出“預防為主、治蟲防病,外防輸入、內防擴散”的工作思路。同時,積極引導農戶主動參與防控、自覺維護成果,合作社切實履行番茄斑萎病毒病綜合防治的工作職責,讓他們在防控中降低經濟損失、轉變生產方式、提升產量質量、增加經濟收入,真真切切地享受到聯防聯控的防治紅利,慢慢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逐步構建起番茄斑萎病毒病聯防聯控的防控體系。
隨著番茄斑萎病毒病的有效防治,使得農田積累的毒源持續減少,煙葉、油菜等經濟作物,馬鈴薯、西紅柿、茄子等糧食作物的產量質量均有提升,讓煙農保住了煙葉子,端穩了菜籃子,鼓起了錢袋子。2022年,小百戶、芳華、召夸、大莫古等番茄斑萎病毒病主要受災區的綜合發病率從2020年的41.1%降低至3.5%,受災損失面積從2020年的3400余畝降低至800余畝,挽回直接經濟損失1250余萬元。
實踐證明,只有在調查研究中“較真”,聽真話、察實情,才能有效應對煙草產業高質量發展前進道路上的風浪考驗,才能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的新期待。未來,陸良分公司將用好調查研究這一科學工具,帶領全縣廣大煙農向著增收致富闊步邁進。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