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云南昆明,大片煙田郁郁蔥蔥,生機勃勃。
看著一棵棵健壯的煙株,一片片碧綠整潔的煙葉,云南昆明市祿勸縣興發村煙農徐建雄的臉上綻開了幸福的笑容:“多虧煙草部門送的這些‘盒子’,煙葉蟲害少、質量高,今年又能賣個好價錢!”
徐建雄所說的盒子,就是祿勸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為煙農免費發放的蚜繭蜂產品。當前,隨著蚜繭蜂產品化和產業化應用的實現,全國越來越多的烤煙及大農業作物種植戶受益。
而這,要歸功于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的科技創新。近日,繼“蚜繭蜂產品工廠化開發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項目獲中國煙草總公司2022年度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后,他們報送的“寄生性天敵蚜繭蜂防治蚜蟲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項目再斬殊榮,獲云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
小小蚜繭蜂,何以有如此大的魅力,連得大獎青睞?蚜繭蜂防治蚜蟲技術究竟對大農業生產有何意義?持續推進綠色生態防治,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如何做好“下半篇”文章?帶著這些問題,記者走進云南一探究竟。
技術人員在玉米地投放蚜繭蜂產品 /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 供圖
頂級“蚜防組” 拔蚜強助攻
煙草,是云南的一張靚麗名片,也是云南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但是,病蟲害,尤其是繁殖快、能傳播植物病毒病、破壞性極強的蚜蟲危害嚴重,長期以來給行業原料“第一車間”的煙葉生產帶來嚴重掣肘,經濟損失率最高可達40%。
“傳統的化學防治模式會增加蚜蟲的抗藥性,會導致蚜蟲防治越來越難,還會造成環境污染等問題。生物防治是解決蚜蟲防控難題的有效路徑,一只蚜繭蜂就可消滅50~100只蚜蟲,是蚜蟲的專性寄生天敵。”省煙草專賣局(公司)黨組成員、副局長,項目主要完成人之一鄧小剛告訴記者。
利用蚜繭蜂防治蚜蟲和蟲草原理相似,蟲草是真菌寄生在蟲體內,而蚜繭蜂專性寄生蚜蟲。雌蜂準確找到煙葉上的煙蚜并將卵產于蚜蟲體內,卵在蚜蟲體內生長發育,蚜蟲則逐漸僵化死亡。
早在20世紀70年代,我國已經開始蚜繭蜂的利用研究,但因越冬保種難題未能攻克,一直都停留在實驗室階段。2005年,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正式立項并成立團隊進行技術攻關。特別是2018年以來,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黨組系統謀劃、有力推動,將“寄生性天敵蚜繭蜂防治蚜蟲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項目列為重大專項,大大加速了攻堅進程。
植保專業出身、時任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科技處處長的余硯碧作為首席研究員,帶領云南煙草商業近百名科技人員,圍繞基礎理論研究、關鍵技術開發、產業化應用、生態效應評價等方面,布局了16個重大科技項目專項進行攻關。
探明云南蚜蟲與蚜繭蜂種群分布特征、主要農作物蚜蟲危害規律,解析蚜繭蜂寄生特性相關的重要基因家族和自然種群基因組遺傳多樣性特征,為技術研發和應用奠定重要理論基礎;
繁蚜、繁蜂、量產僵蚜、采集、儲運,關關難過關關過,創建“均質繁蜂—無損收集—高效分選—自動計數—精準分裝—儲運釋放”一體化僵蚜產品開發及應用技術體系;
形成自主掌控的“繁、收、儲、運、用”全鏈條專利技術,建成全球最大的蚜繭蜂僵蚜產品生產基地……
“寄生性天敵蚜繭蜂防治蚜蟲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項目做到了從理論研究到技術突破,從成果推廣到模式創新,從產品開發到產業化應用全方位、全鏈條創新,真正促進研究成果從實驗室走進田間地頭,實現了農田生態系統蚜蟲的高效精準生物防控。
蟲蟲“特工隊” 護航大農業
仲夏時節,正是烤煙大田管理的黃金期,也是烤煙病蟲害的多發期。在全國最大的蚜繭蜂繁育基地——玉溪市蚜繭蜂繁育基地,30余人的技術團隊正圍繞50個漂浮育苗大棚、2套蚜繭蜂僵蚜自動收集生產線加緊生產。
作為引領農業領域生物防治技術的典型代表,煙蚜繭蜂防治蚜蟲技術的運用早已不限于煙草,而是拓展到整個大農業。每年大量的蚜繭蜂僵蚜從這里運往全國各地,送進農田、菜地、果園,小小蚜繭蜂成了規模龐大的大農業生物防治“特工隊”。
2018年,蚜繭蜂防治蚜蟲技術就實現全國煙區全覆蓋,且大農業推廣面積超過煙草應用面積。近幾年來,在技術標準引領和繁蜂基地支撐下,依托成果轉化和運營平臺——玉溪三農高原特色現代農業有限責任公司的產業化支撐,蚜繭蜂防治蚜蟲技術從云南走向全國更多地區,從單作物應用到多種作物,并實現了周年繁蜂全年放蜂。截至2022年,蚜繭蜂防治蚜蟲技術在農作物上累計推廣2.1億多畝,在糧油、果蔬等大農業作物推廣運用達到9131.48萬畝,100萬戶以上的農戶從中受益。
蚜繭蜂防治蚜蟲技術推廣可謂成果斐然,這背后凝結著研究團隊的不懈探索和良苦用心。
“走向大農業的過程要解決諸多問題,首先是防效和輕簡使用問題。在防效上,項目組對蚜繭蜂資源和大農業作物害蟲情況進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煙蚜繭蜂與菜蚜繭蜂混合放蜂模式,同時,變之前的僵蚜苗釋‘隨養隨放’為僵蚜產品‘按需釋放’。在輕簡使用上,針對設施農業開發袋式僵蚜產品、露天農業開發僵蚜盒產品,同時分20畝、1畝規格的大小包裝,滿足不同用蜂場景,為蚜繭蜂走向大農業鋪平了道路。”云南省局(公司)科技處負責人介紹說。
長期應用蚜繭蜂防治蚜蟲的農業區,田間已經形成了穩定的蚜繭蜂種群,其他害蟲的天敵得到一定保護,尤其瓢蟲、麗蚜小蜂等種群數量顯著提升。“隨著主要害蟲天敵種群基數增大,天敵與害蟲數量趨向自然生態平衡,有效保護了大農業的生態環境和農產品質量安全。蚜繭蜂防治蚜蟲技術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顯著。”項目主要完成人之一楊海林博士介紹說。
對于農戶來說,其帶來的經濟效益更是顯而易見。隨著糧煙協同、煙經融合等產業協同發展模式的構建,該技術的應用使糧、煙、油、豆輪作區化學防治成本大大降低,也提高了農產品質量收益。蚜繭蜂生物綜合防治效果高達80%以上,減少防治蚜蟲農藥使用量50%以上,累計減少防治蚜蟲化學農藥5000多噸,節約防治成本60.89億元。
“西紅柿等蔬菜不再打殺蚜蟲的農藥了,大家吃著更放心,種植收益也增加了。”“桃樹上現在幾乎看不見蚜蟲,桃子品相和賣價更好了。”在大農業走訪中,這樣的肯定比比皆是,廣大農戶的反饋正是蚜繭蜂防治蚜蟲技術大有可為的有力證明。助力大農業綠色防控,推進鄉村產業振興,小小蚜繭蜂,大大有擔當。
推進新發展 擦亮“綠”名片
如今,蚜繭蜂防治煙蚜技術不僅是云南煙草、云南高原特色農業的代表性名片,也是中國煙草綠色發展的亮麗名片,作為中國生物防治領域的經典案例邁步走向世界。
2019年,該技術被聯合國糧農組織作為害蟲生物防治的主推技術和典型案例向全球推介。在國家局的統籌推進下,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克服疫情影響,積極參加相關國際會議向全球農業推廣這一技術。2022年11月,參加在昆明舉辦的中國—東南亞跨境有害生物聯防聯控國際研討會;12月,受邀在加拿大召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二階會議上進行技術展示。
“下一步,我們將借助‘一帶一路’倡議和云南輻射東南亞的橋頭堡區位優勢,向東南亞進行技術示范和宣傳。”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黨組書記、局長、總經理李光林表示。
從云南煙區走向全國煙區,從煙草走向大農業,再從中國走向世界,蚜繭蜂防治煙蚜技術正登上越來越廣闊的舞臺,發揮著越來越顯著的社會、生態、經濟價值。
然而,銳意進取的云南煙草科技人并沒有停止探索的腳步。
“一方面,我們將進一步挖掘蚜繭蜂防治蚜蟲技術在更多農作物上的應用潛力,進一步提升應用水平,提高綜合防控效果。另一方面,以成熟的蚜繭蜂防治蚜蟲技術為基礎,我們又在夜蛾黑卵蜂、捕食螨、叉角厲蝽、煙草內源抗病毒制劑等關鍵技術攻關上取得突破,正全力構建‘四蟲一劑、以蟲治蟲、免疫誘抗、綠色生態’立體防控技術體系,為推動綠色發展注入了新動能。”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研究員、項目第一主要完成人余硯碧告訴記者。
據了解,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已就“四蟲一劑”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制定三年規劃。2023年是規劃實施的第一年,他們已自主搭建年繁育能力達6億頭的夜蛾黑卵蜂寄主自動生產線、年產200萬頭的叉角厲蝽規模化生產線、年繁育能力達到40億頭的捕食螨本地化規模生產線和年產量達600噸的煙草內源抗病毒制劑生產線,并初步實現田間試驗和運用。
“創新無止境。我們將在國家局黨組堅強領導下,堅定不移貫徹綠色發展理念,成立云南煙草病蟲害綠色防控創新聯盟,做強行業病蟲害生物防治工程研究中心,為大農業綠色發展和鄉村振興作出更大貢獻。”李光林如是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