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漳平市白沙鎮黃坂村新建的13座拆裝式輕鋼保溫結構密集烤房在陽光的照射下閃著銀光。黃坂村煙農李福順指著烤房旁的煙田對筆者笑著說:“這片田以前雜草叢生,現在變成我們的致富田了。”
近年來,漳平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不斷完善“以煙穩糧、以煙促糧”的協同發展機制,促進撂荒地復墾工作,讓產業發展和群眾致富的基礎更加堅實。
多方協同解決撂荒難題
漳平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工作人員在基層調研中發現,當地有的村子存在耕地撂荒現象。為了提高農業種植的經濟效益、解決耕地撂荒問題,漳平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多次與當地鄉村干部進行座談,共謀撂荒地復墾、稻煙產業融合發展之計。經過研討,雙方達成共識:在落實煙葉種植計劃的基礎上,利用撂荒地發展稻煙產業;鼓勵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承包撂荒地復墾復種,并在生產設施等方面給予幫扶;落實工作責任制,保障復墾進度。
“通過村集體流轉土地、復墾撂荒地種稻種煙,村民的收入增加了。”白沙鎮官洋村黨支部書記詹金珠說。
近年來,漳平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聯系相關部門幫助農戶復耕撂荒地3000多畝,補貼建設機井、提灌站等項目10個。今年,全市通過稻煙輪作預計產生經濟效益1.47億元。
“拎包入住”助力土地煥發生機
為了解決農戶的后顧之憂、提高土地耕作效率,漳平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在白沙鎮巖下村試點“拎包入住”產業發展模式,對農戶進行一對一幫扶、提供一站式服務。
巖下村返鄉青年吳懋華等人成為“拎包入住”產業發展模式的第一批受益人。在當地政府部門和煙草公司的幫助下,他與雙洋鎮兩名老煙農聯合種稻種煙,當年便獲得人均近10萬元的收益。去年以來,漳平市異地種煙的煙農共計27人。
漳平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總結試點經驗,聯合當地政府部門合力夯實產業發展的基礎,以“筑巢、引鳳、固鳳”的模式實現“花香蝶自來”。
村社攜手流轉土地。實行“村委會+合作社”為主體的土地流轉模式,幫助種植戶協調解決灌溉等問題,讓其“安心、放心、舒心”耕種。
站站聯合培育煙農。老煙區煙站推薦經驗豐富、有種植意愿的煙農到新煙區種植,做好人才輸出;新煙區煙站做到“引一戶、留一戶、育一片”,提升本地煙農種植水平。
多方合力建設烤房。按照“規劃先行、統一標準、綠色智能、集群建設”思路建設烤房。對沒有烤房的煙農,通過“以租代建”的方式解決烘烤問題。
社社合作加強服務。以煙農合作社為主體、其他合作社為補充,為農戶提供農機租賃、機械作業、種采烤分一體化等服務。
如今,“結伴而行、異地種煙、綜合配套”的“拎包入住”產業發展模式日漸成熟。今年,漳平共建立了12個“拎包入住”產業發展單元。
規模發展實現致富增收
在位于梅花山南麓的萬安鎮竹貫村,群山環抱的300畝煙田上空云霧繚繞,好一個“古樸萬安、翠碧家園”。
竹貫村黨支部書記溫水平說:“我到雁石鎮九斗村考察了解到,當地20多戶村民通過稻煙輪作實現了致富增收。所以,我就想把稻煙輪作模式引入我們村。”去年10月,溫水平與漳平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聯系發展稻煙輪作產業。經過考察,漳平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決定在萬安鎮的竹貫、松洋、西貫三個村種植特色品種“翠碧一號”。
在漳平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指導下,“拎包入住”產業發展模式在萬安鎮落地生根。雙洋鎮青年煙農程榮華懷著致富夢想來到竹貫村,承包了300畝土地進行稻煙輪作。在煙技員的幫助下,程榮華添置了起壟機、覆膜機、培土機、水肥一體機。他相信,只要努力奮斗,好日子一定會到來。
“在助力撂荒地復墾、推進煙稻輪作工作中,我們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以產業融合發展助力‘三農’工作高質量發展。”漳平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局長、經理廖開平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