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智慧,他耐心,他寬容似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這是身邊人給予他的評價。個子不高、皮膚黝黑,鼻梁上架著一副黑框眼鏡,眼睛不大,但炯炯有神,總是樂呵呵的樣子,他是龍巖市連城縣隔川鎮隔田村煙農黃宗明。
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為守牢糧食安全底線,黃宗明多點發力,開啟煙稻輪作致富之路。黃宗明種植的規模一年比一年大,效益也在逐年提高,“錢袋子”鼓起來了,“糧袋子”也守好了,生活安心又富裕。與此同時,他也在現代煙草農業發展的大潮中,從一個“門外漢”逐漸成長為一名懂生產、會管理、善經營的職業“新農人”。
固定租賃土地,讓我受益
耕地是保障口糧的命根子。當前,農村“非糧化”“非農化”問題顯現,黃宗明在當地政府和連城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協調幫助下進行土地流轉,固定租賃土地。
“這片田有80畝,租期5年,原來這是田埂并沒有路,我用推土機推開這條機耕道,農用物資可以直接到田,農事操作方便了不少。現在不是刀耕火種時代,像我這樣連片規模種煙種糧,加上機械化作業,解決了以往冬翻起壟作業時間、地點分散、作業效率低等問題,節省了不少成本。”黃宗明對前去觀摩的煙農娓娓說道。
隨著經濟作物規模化種植,田租也跟著漲了不少,煙農的土地流轉越來越困難。與別人不同的是,黃宗明從不為田塊發愁。原來,他看準連城縣隔川鎮隔田村村民長期在外務工和經商,大面積田塊無人種植,果斷流轉300余畝田塊,租賃期限為5年,并通過水稻輪作、稻草溶田等措施進行土壤改良,水稻和煙葉產質量逐年提高。2023年,黃宗明憑借田租低、工人固定、全程機械化等優勢,在連城縣隔川鎮隔田村種植120畝烤煙,成為百畝種植規模大戶,并取得較好收益。
數字化、機械化創新,讓我如虎添翼
近年來,連城縣局(分公司)積極探索智慧化、機械化生產模式,在提高煙葉質量、降低煙農生產成本和勞動強度、增加煙農收入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探索。
圖為黃宗明(右一)向連城縣局(分公司)文川煙草站站長吳晶講述機械作業原理。黃仙花攝
為實現減工降本,黃宗明陸續購置了拖拉機、培土機、旋耕機、稻谷收割機、插秧機等各種現代農業機械,通過機械化生產降本增效。對于智能化、數字化烘烤的效果,他嘖嘖贊道:“以前烘烤時期需要對溫濕度進行手動控制,現在可以進行智能烘烤參數設置,整個烘烤過程無需再多耗費人力和精力,烘烤便捷高效。”
因連城縣隔川鎮隔田村的田地旱不能灌,黃宗明想到把PVC管布到每一塊田,并在每塊田頭設置調控開關,形成灌溉、施肥、施藥一體化,施一次肥,節約12個用工,節省費用1440元。他還發揮自己對機械改裝的特長,改裝施肥一體機,減少施肥用工,節省費用9600元。
圖為黃宗明在收購場手捧“黃金葉”等候售煙。黃仙花攝
為進一步推動“烤煙+N”多產業融合發展,打破農民增收瓶頸,黃宗明始終以扎實深厚的業務技能和干事創業的工作激情,刻苦鉆研學習,充分發揮土地、人力、技術等資源優勢,打造“訂單農業”,構建“煙農+公司”運行模式,帶領村民走上增收致富路。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