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根看似不起眼的縫包針卻承載著一代代昭煙人的智慧與革新,在中國煙草走過的41年間,減工降本所帶來的變化就是見證煙站變革最好的縮影。
“小針線”發揮“大作用”
在2005年之前,云南省昭通市昭陽區煙站收購入庫的煙葉還是采用杠桿原理,通過捆扎包裝的方式將煙葉進行打包,守望煙葉工作站站長遲寬良說道:“在收購后場,40多斤的鋼管需要4個人合力才能壓好一包煙葉,一個小組每天能打包1.5萬斤煙葉都算效率高的了”??紤]到每年逐漸增長的煙葉收購量和提高煙站后場打包效率的緊迫性,公司決定全面采購液壓打包機,自當年技術革新之日起,煙葉收購后場人力壓包的時代就此終止。
麻片成包的縫包模式由此應運而生,自此由公司統一派發的第一代縫包針開始在各煙站發揮大作用,針線不緊、不密,有效杜絕了煙葉外露現象,40公斤一包的煙葉開始逐漸變得規范化、合理化。
“小發明”啟迪“大思考”
在接下來的幾年中,操作工人開始逐漸適應、習慣、掌握了這種打包模式,工作效率由之前的5-6分鐘人力壓一包煙葉提升為3分鐘就可以打包縫好一包。但在操作過程中不斷有工人反饋,“這個針太短了,拿在手里有些不方便”,還有些說“針孔太小了,穿線過孔時候有些耗費時間”。
基于種種因素考慮,守望煙站富有經驗的后場管理者馬永碧想到,既然大家有需求,我可否做出一些改變來提高員工的工作效率呢?帶著這些想法,他一不做二不休說干就干。都說“熟是經驗,巧是創造”,在輾轉多處打聽后,終于在汽修廠找到了合適的材料——摩托車車輪輻條。老式的輻條長短合適,粗細適中,經過幾日的加工打磨,趁手的工具很快便在收購期間派上大用場,“小發明”改良的第二代縫包針由此應運而生,員工的工作效率不僅得到了明顯提升,同時還有效避免小型縫包針掉入煙包造成非煙物質混入的風險。
都說“常制不可以待變化,一涂不可以應萬方”,隨著網購的興起,種類繁多的商品也逐漸走入大眾的視野中,歷經10多年的第二代縫包針在2019年也迎來了它的3.0時代,馬永碧滿臉自豪地向介紹他淘來的寶貝,“我買的這款縫包針外表全部采用電鍍工藝,摸起來光滑無毛刺,而且針頭鈍化處理還能防止造成人身傷害”。都說好東西要懂得分享,在今年收購期間,布嘎、小龍洞等煙葉工作站都收到了來自馬永碧所帶來的“縫包利器”。
“小切口”撬動“大變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即將退休的馬師也在自己38年的工齡中見證煙站后場打包環節的不斷變遷。
2023年,紅塔集團昭通卷煙廠同守望煙葉工作站協同合作將質檢工作前移,煙站收購后場又迎來了一次全面的革新:“筐煙物流”模式,不用一張麻片,不用一針一線,過磅后質檢合格的烤煙不落地直接裝入筐欄,并由液壓拖車運送至煙框壓葉機壓縮后,水洗嘜標簽標明品種、等級、凈重等信息后便可暫存等待裝車,全市首創的新模式不僅提高了機械化作業率,還有效降低了烤煙的造碎率和包裝成本高、用工成本貴等問題。收購后場,整潔干凈的倉庫早已看不見老式壓包機及麻片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高聳、整潔的筐欄。
三代縫包針在守望煙葉工作站逐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老式麻片打包模式的淘汰不是落寞的開始,而是變革的新生,減工降本的烤煙收購新模式在守望鄉這片熱土上將持續發光發熱。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