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桑植縣上洞街鄉距縣城36公里,轄7個村90個村民小組3403戶11246人,全鄉共2個黨總支、13個黨支部、345名黨員。前些年,該鄉主導產業不強,7個村沒有形成統一指揮體系,各自為戰;產業發展基礎設施落后,耕地拋荒閑置情況時有發生,加上青壯年大都外出務工勞動力匱乏,集體經濟產業超過脫貧線后停滯不前。
近年來,該鄉黨委充分發揮黨建統攬作用,多措并舉推動煙葉產業規模化發展,讓“小葉子”賦能“大集體”,實現了鄉財源建設、村集體經濟、職業煙農和村民“家門口就業”“四驅并進、四力齊發、四效共促”。
突出黨建引領,推動產業發展。
該鄉黨委健全“雙組長”組織建設機制。成立以黨委書記、鄉長為“雙組長”的煙葉生產工作領導小組,對煙葉生產進度“一日一調度、一周一巡查、一月一研判”,并設立烤煙生產項目小組、宣傳組、保障組,激發全鄉干部抓煙葉生產工作激情,確保產業發展隊伍建設。
落實“三包”責任劃分機制。抓責任落細落實,實行組長、副組長包片,政府干部、煙辦及煙站工作人員包村,支村兩委干部包戶的“三包制”,加強對烤煙組織協調督促,幫助解決烤煙中的實際問題。同時,建立村干部包扶煙戶制度,對生產各環節跟蹤問效,明確煙葉專干,全鄉形成了“書記負總責、專干具體抓、人人做服務”的煙葉產業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寫入“報告”納入“考核”機制。該鄉把煙葉發展作為全鄉主導產業來抓,多次反復研究,并寫入鄉黨代會和人代會工作報告,并不定期召開班子會研究解決煙葉生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同時把烤煙面積和指標納入全鄉年度工作目標,建立獎罰制度,分解到各村并組織考核。
建立“信息直達”機制。鄉村黨員干部全部帶頭示范,到田間地頭召開黨員大會、村組懇談會、屋場會,宣傳政策、落實計劃,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同時建立煙葉發展微信群,讓群眾參與煙葉發展的意見建議可以第一時間直達鄉黨政班子,讓煙農直接參與到村集體經濟發展中來。
創新發展模式,加速產業提升。
該鄉黨委創新“三統一”模式突破發展瓶頸。統一租賃,集中連片。以村為單位、以支部為核心,發動黨員聯系群眾,動員群眾將土地流轉到村集體,由村集體統一租賃管理,支付租金給村民,實現從小而分散的零星地塊發展成為村級統籌的大規模成片煙地,確保有集中連片的成規模的土地發展煙葉產業。統一發包,提效創收。村集體對接煙農,將整合統籌土地統一發包給職業煙農,將收取煙農租金入村賬增加村集體經濟。全鄉共收土地租金3500畝,每畝300元,共增加村集體經濟105萬元。統一管理,完善服務。一方面管理好基礎設施,由村集體統一管理煙基設施建設,集中申報項目、爭取資金。基礎設施完善后,由村集體統一安排煙葉專干管理各項設備,保障煙葉設施有效運轉。在煙葉基礎設施、設備出現問題由村集體統一整修,減輕煙農負擔。另一方面管理好產業資金。該鄉出臺煙葉產業發展獎勵政策,對村集體經濟抓的好村和完成指標任務的村實行獎勵措施。預計今年煙葉產業直接經濟收入約1200萬元,創稅約160萬元,村集體增加稅收分成約32萬元,吸引勞動力就業增加1000人,全鄉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強化保障措施,增效驅動發展。
該鄉黨委牢固樹立現代煙草農業發展理念,切實加強設施投入產出。為解決煙基設施落后的問題,由村集體統一管理煙基設施建設,通過申報項目、爭取資金,新修生產便道35公里,新修烤煙房139棟,整修23棟,有效保障了煙葉生產所需的各項基礎設施。
加強基礎設施維護。協調電力部門,迅速為烤房群點增設變壓器或進行電力線路改造升級,保證煙葉產業安全正常用電,有力保障了村集體經濟增產增收。
加強培訓指導力度。組織各方面技術力量,在煙葉種植、烘烤和分揀等各環節提供全程服務,確保烤好煙、賣好煙,取得好效益。抓技術服務,關鍵環節引進煙站技術人員4名,通過集中培訓、屋場會宣講等多種渠道,為煙農和從事煙葉生產的務工人員開展煙葉生產各個環節專業技術培訓,并建立微信群,全天候的進行專業技術溝通交流學習,提供最優質的技術服務,對部分弱勢煙農手把手教會。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