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秋10月,走進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喬甸鎮,路邊地頭,一排排豌豆整齊“站立”,密密麻麻的豆莢在陽光照射下翠綠欲滴。
“我們村地理位置好,到農產品批發市場不到20分鐘;種出來的豌豆口感鮮嫩爽脆,很受收購商的歡迎,去年一畝就賣到7000塊左右,這枝杈上掛的不是‘豌豆’,可都是‘金子’啊!”喬甸鎮雄魯么村村民楊永貴說。
楊永貴自2018年開始種植豌豆,從最開始的3畝左右,種植規模逐年增加,收入也不斷提高。他說:“今年我已經種了四五畝,如果按照以往的收購價格不變,到最后采完,豌豆大約在8噸左右,要賣三四萬元。”
雄魯么村種植的秋豌豆(張桂琴 攝)
近年來,賓川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持續發力解決“三農”問題,在助農增收方面,通過對不同煙農的種植面積、地塊、種植水平、基礎設施等進行綜合考量,提出針對性的增收措施。按照雄魯么村的情況,制定出“烤煙+豌豆”的輪作方式。
“豌豆是茄科植物最佳的前作之一,不僅能夠作為綠肥起到土壤保育和保肥的作用,同時還是一種具有一定價值的經濟作物。”喬甸煙站工作人員趙璧曉介紹道,“我們建議農戶在煙葉成熟后期于壟上開溝灑豌豆種子,在下一年整地前恰好能夠成熟采收,掐好時機就能夠實現煙豆無縫銜接。而且采收結束的煙稈就是最適宜的豌豆架,不僅節省了搭架子的成本,還能夠給豌豆提供適宜生長的空間;煙田配套的溝渠水窖和鋪設的滴灌帶都能很好的為豌豆生長提供供水條件。”
為了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助力農戶增收,喬甸煙站的工作人員走村串戶、深入田間,因地制宜地引導農戶積極種植煙后農作物,幫助解決種植技術困難,積極聯系銷路市場,實現了煙后土地不空閑、全年收入不間斷目標,有效改善了土壤環境,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讓農戶嘗到了大春和秋冬作物輪作的甜頭。
“豌豆生長周期為5個月,每畝豌豆產量能達到1500斤。”喬甸鎮種植大戶張家富說,“我們采取訂單種植和訂單銷售模式,種子和銷路根本不用愁,進入采摘期后,我們負責組織村民采摘毛豆,做好打包保鮮,合作社每天安排車輛過來把豌豆運走,基本每天組織近百名村民集中采摘,每人每天僅摘豆的務工收入就達到了100元以上。”
喬甸鎮雄魯么村黨總支書記安國光介紹,豌豆是喬甸鎮近年來推廣種植的“短、平、快”農產品之一,豌豆種植周期短,且管理簡單、產量穩定,價格平穩,青豌豆每斤收購價格在5元—8元之間,刨除人工和種植成本,每畝收入達5000元左右,另外,豌豆收獲后可以接著種植蔬菜及其他經濟作物。同時,種植和管理期間需要大量勞動力,在帶動周邊大批村民務工的同時,也增加了村民收入。
農戶整理豌豆架(張桂琴 攝)
喬甸鎮巧借土地做“加法”,實現煙豆輪種2500余畝,人勤地不閑,同樣的田地耕種出“1+1”的經濟效益。同時,在豌豆種植技術和產業鏈上做加法,形成了連片種植、品質上乘、批量收購的豌豆產業。現在,喬甸鎮的豌豆名聲在外,年產值達1120萬元。
如今,越來越多種植戶準備將秋冬季閑置煙地利用起來種植蔬菜、豌豆等經濟作物,豌豆產業逐步進入發展“快車道”,“綠豌豆”變成了“黃金豆”,成為了喬甸鎮廣大群眾的致富“幸福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