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0年到2022年,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的科技工作者成功實現蚜繭蜂標準化生產的重大突破,掌握了一塊綠色防控的核心“芯片”,形成了自主掌控的“繁、收、儲、運、用”全鏈條專利技術,廣泛運用于煙葉生產并輻射大農業,成為全球生物防治領域標桿,是煙草行業“產學研用”一體化的成功范例和云南煙草、中國煙草綠色發展的亮麗名片。玉溪市煙草專賣局(公司)的技術人員楊海林就是云南省煙蚜繭蜂防治研究團隊的一名骨干科技工作者。
2012年,楊海林從中國農業大學畢業,進入玉溪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工作,并加入了煙蚜繭蜂防治研究團隊。他參與破譯了煙蚜繭蜂的染色體級別的基因組,構建了由13個州(市)117個縣(市、區)測報站點組成的全省性蚜蟲預測預報網絡體系和監測預警信息平臺。
楊海林(中)正在查看繁蜂育苗情況(資料圖)。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 供圖
楊海林與省、州(市)兩級煙草部門技術團隊一道,在煙蚜繭蜂規模化繁育技術及工藝、高密度繁育方法、收集釋放技術、冬季保種技術等關鍵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集成了蚜繭蜂防治蚜蟲技術體系。為此,他研發了幼苗繁蜂和成株繁蜂兩種高密度繁蜂的方法,隨后又解決了僵蚜采集、儲運等問題。他在國際上首次完成煙蚜繭蜂基因組高質量組裝與注釋及種群遺傳多樣性研究,建立了煙蚜繭蜂生態評價方法,突破了煙蚜繭蜂精準滯育世界難題,建立了與僵蚜產品規模化生產相配套的光溫滯育調控技術體系。
根據產品化生產需要,楊海林建立了高效、均質的蚜繭蜂工程化繁育技術;在國際上首創了具有行業自主知識產權的僵蚜產品生產線,實現僵蚜采集、篩選、分裝全自動化操作;建立包括僵蚜產品生產、釋放及質量控制的蚜繭蜂防治蚜蟲技術國家標準,實現了蚜繭蜂標準化生產的重大突破。
楊海林在田間向技術人員講解放蜂技術要求(資料圖)。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 供圖
為了實現蚜蟲生物防治技術從煙蚜繭蜂單一蜂種向多種蚜繭蜂種類復合放蜂的拓展和跨越,楊海林和同事們經常深入野外、深入田間,采集標本、布置試驗。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煙蚜繭蜂防治煙蚜技術研究與推廣應用”項目獲2013年中國煙草總公司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楊海林主要負責編寫的《煙蚜繭蜂防治煙蚜技術規程》獲2015年云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和云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聯合頒發的標準化創新貢獻獎;參與研發的“一種輪作煙田煙蚜的生物防治方法”“煙蚜繭蜂越冬保種繁育方法”“煙蚜越冬保種繁育方法”“一種菜蚜繭蜂繁殖方法”“一種僵蚜自動定量分裝機”均獲得國家專利并投入使用。
蚜繭蜂防治蚜蟲技術市場化之后,楊海林又從研究人員轉身成為一名蚜繭蜂市場拓展人員。為了將蚜繭蜂產品從煙草產業推向大農業,從云南推向全國,他除了在實驗室開展技術研究之外,又開始跑起了市場。一項新技術的推廣應用必須要經過一個長期的過程,為了把蚜繭蜂推到蔬菜、枸杞等作物上,他主動去蔬菜基地做實驗,把蚜繭蜂的防治效果真真切切演示給菜農以及蔬菜種植合作社的技術人員看。
楊海林查看大農業作物蚜蟲防治效果(資料圖)。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 供圖
在楊海林以及團隊的共同努力下,蚜繭蜂產品實現了家喻戶曉,但是他并沒有停滯不前,而是不斷根據市場需求改進產品。在露天農業應用僵蚜盒式產品的基礎上,為了適應設施農業,他開發了僵蚜袋式產品,有效降低了成本;為了適應大規模區域尺度的投放,他便應用無人機,實現精準投放;為了保證投放的產品包裝不對環境造成威脅,他又開發了可降解的環保包裝材料。更新迭代的多樣化產品形式,助推構建適合不同地域、不同時期、不同需求的放蜂方式。
在蚜繭蜂市場化的引領下,帶動了一系列生物防治產品的研究和應用。夜蛾黑卵蜂防治夜蛾類害蟲、捕食螨防治薊馬、叉角厲蝽防治夜蛾類害蟲、煙草內源抗病毒制劑防治病毒病等一系列的生物防治技術及產品如雨后春筍,在云南大地上生根發芽,不僅豐富了煙草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體系,還帶動了生物防治技術在農業生態系統中的落地。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