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最后一筐煙葉的過磅入庫,云南保山市2023年度烤煙收購工作圓滿落下帷幕,累計收購烤煙119.75萬擔,均價35.59元/公斤,實現煙農售煙收入21.31億元,煙葉稅4.69億元,與上年相比,均價提高2.04元/公斤,煙農售煙收入增加1.84億元,煙葉稅增加4100萬元,收購均價、煙農售煙收入和煙葉稅實現5年持續增長。
今年以來,保山市緊緊圍繞“煙區穩、煙田優、煙葉強、煙農富”的工作要求,以核心煙區“156”示范工程建設為契機,立足產業主動融入鄉村振興,依托黨組織領辦集體經濟組織,以“五項重塑工程”和“六化”指標建設為抓手,多途徑探索構建“煙田糧田共建、基礎設施共享、種植主體共育、生產技術共構、多元產業共融”的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努力在穩固煙葉基礎、轉變生產方式、提升供給質量、促農持續增收等方面下功夫,持續完善以“魯圖模式”為代表的煙草產業穩定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發展新模式,得到各級黨委政府的支持和煙農的認可,達成了發展共識,使“魯圖模式”在全市范圍內得到快速推廣,打造了一批煙草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區和樣板田,煙草產業“三穩”長效機制和煙草賦能鄉村振興成效初顯。
——發揮基層黨組織優勢,找準產業振興新坐標。立足煙草產業主動融入鄉村振興,發揮黨組織領辦集體經濟組織的組織優勢、政治優勢和經濟優勢,創新產業發展協同機制,整合農業、鄉村振興、煙草等多方資金和項目,構建“煙+油+旅”產業聯動發展模式、“種養循環”發展模式、“產、加、銷”一體化發展模式。
——構建利益聯結關系,建立聯農帶農新機制。探索入股分紅型、流轉聘用型、合作經營型、設施管護型利益聯結機制,把增值收益留給農民的同時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現煙區穩定發展。并通過建立穩固共享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兩金”(土地租金、務工薪金)變“四金”(土地有租金、務工掙薪金、股金獲分紅、村集體得傭金)。
——推動煙草農業現代化,集聚產業發展新動能。穩步推進農機農藝融合發展,在農藝環節工序上“做減法”、農機功能上“做加法”,發揮土地集中長期流轉優勢,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破埂并田等煙田宜機化改造,實現“小田變大田”,以規模連片和規模種植帶動機械作業。全面推進“香葉智農”一站式煙農服務平臺與煙葉生產動態管理平臺試運營,在合同簽訂、面積核實、投入兌現、技術培訓、預約交煙等煙葉生產和收購各個環節,利用手機系統提供智能服務,為煙農提供了更加便捷、更有效率的專業化服務。
——集成綠色生產體系,培育產業競爭新優勢。全面推進綠色防控“4關+N”措施落實,建設綠色防控示范區18個,依托示范區引領安全管控向縱深發展;累計推廣“四蟲一劑”生防技術44.6萬畝,降低化學農藥使用量。全市3個整縣、3個整站STP項目試點工作有序推進,專項MVR試點項目工作,受到普華永道(PwC)、森林認證認可計劃(PEFC)等機構組成的評估組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保山煙葉進入中高端品牌的核心原料比例逐年提升。
——推動服務迭代升級,注入產業發展新活力。推進適度規模種植,以適度種植規模效益,吸引80、90后懂技術、高素質的種植主體回流復種,讓煙農成為一個有含金量和吸引力的職業。2023年,全市80、90后煙農有8563人,較上年增加461人。結合數字化轉型升級、智慧煙葉基地建設、產業綜合體建設等工作,累計培養市場意識強、懂經營、會管理、有技術的職業煙農18990戶。以黨組織領辦集體經濟組織為平臺,以專業化服務為抓手,由村委會統一組織勞動力,探索構建“農業服務公司+烤煙合作社”“村級農民合作社+烤煙合作社”的“司社”和“社社”聯合的產業工人組建模式,形成“村集體組織管理+合作社開展培訓+專業化服務+農戶有償勞務”的產業工人運作模式,有效緩解農忙時節用工需求難的問題,實現了村集體、合作社、農戶“有工可做、有益可得”的三方共贏局面,助力鄉村人才振興。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