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縣、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2023年烤煙收購工作相繼落下帷幕,兩縣煙農總收入分別超過3.17億元和2.64億元,圓滿實現煙葉“產值和質量”雙提高。在煙蚜繭蜂防治蚜蟲等綠色防控技術的推廣下,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作為《寄生性天敵蚜繭蜂防治蚜蟲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項目主要完成人之一,玉溪市煙草專賣局(公司)技術中心、煙草行業病蟲害生物防治工程研究中心的高級農藝師谷星慧表示,以“蜂”克“蚜”的技術應用,讓“穩煙區、穩煙田、穩煙農、穩收益”的長效發展機制正在形成。
谷星慧(前排白衣服者)在全國煙草行業蚜繭蜂防治蚜蟲技術培訓會上介紹蚜繭蜂繁育技術(資料圖)。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 供圖
與“蚜”交鋒 繁“蜂”克“蚜”
谷星慧是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植物營養專業的碩士研究生,自2007年到玉溪市煙草公司通海縣分公司河西煙葉工作站工作就加入到《寄生性天敵蚜繭蜂防治蚜蟲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項目組。
在項目研究之初,為了探明云南蚜蟲與蚜繭蜂種群分布特征、以及主要農作物蚜蟲危害規律,確定最佳放蜂時間,谷星慧經常深入野外、深入田間,采集標本、調查數據。她主要參與的“煙蚜繭蜂防治煙蚜技術研究與推廣應用”項目獲2013年中國煙草總公司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這是云南煙草農業獲得的第一個省部級一等獎。
2015年,谷星慧開始了蚜繭蜂產品化規模化生產技術的研發。為了提高繁蜂效率,實現蚜繭蜂的規模化生產,經過上百次試驗,她和團隊開發出自動回轉立體蚜繭蜂繁育系統,研究突破了蚜繭蜂僵蚜的收集、儲存、運輸及產品制作技術;開發出了僵蚜收集器、僵蚜篩選機、僵蚜產品制作設備,僵蚜保存運輸裝置,構建了以“快速收集、精準除雜、定量分裝、儲藏釋放”為核心的蚜繭蜂工程化高效生產技術體系。為了保證蚜繭蜂產品質量,她還制定了蚜繭蜂產品質量標準,實現了蚜繭蜂機械化規模生產,助推了蚜繭蜂走向全國,走向大農業。
谷星慧(右一)在全國煙草行業蚜繭蜂防治蚜蟲技術培訓會上講解蚜繭蜂防治蚜蟲技術(資料圖)。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 供圖
為了實現蚜蟲生物防治技術從煙蚜繭蜂單一蜂種向多種蚜繭蜂種類復合放蜂的拓展和跨越,谷星慧又拓展思路,發明了“一種菜蚜繭蜂繁殖方法”,并投入生產。采用復合放蜂后,蔬菜上的蚜蟲防治效果得到了明顯提高。除此之外,她參與研發的“一種輪作煙田煙蚜的生物防治方法”“煙蚜繭蜂越冬保種繁育方法”“煙蚜越冬保種繁育方法”“一種僵蚜自動定量分裝機”“一種僵蚜的采選定量分裝及存儲釋放方法”等核心發明均獲得國家專利并投入使用。
技術研究成熟后,蚜繭蜂相繼作為云南省和國家煙草專賣局的主推生物防治技術向全省及全行業推廣。技術推廣之初,難免會有困難。于是,她又承擔起了培訓及推廣工作。2010—2016年,她作為主要負責人之一,成功組織舉辦云南省及全國煙蚜繭蜂防治蚜蟲技術培訓15期;作為行業病蟲害綠色防控專家組成員,共培訓云南、貴州、四川、山東、福建等全國1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煙草商業系統學員1600余人次,為該項技術的推廣應用培養了人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生態之道 綠色以行
在推廣過程中,為了解決各地的技術落地容易走樣的問題,谷星慧又著手技術標準的制定。2012年,她參與制定了《煙蚜繭蜂防治煙蚜技術規程》行業標準,該標準獲2015年云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和云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聯合頒發的標準化創新貢獻獎;2019年,主要負責編制了該項技術的國家標準,這也是云南煙草農業第一個國家標準。標準的發布實施為各地技術推廣提供了技術依據,大大提高了技術實施的到位率,保證了技術的實施效果。2010年以來,全國累計推廣應用2.1億多畝,2018年被聯合國糧農組織作為害蟲生物防治的主推技術和典型成功案例向全球推介,使小小的蚜繭蜂走向了大世界。
谷星慧在研究蚜繭蜂保種技術(資料圖)。云南省煙草專賣局(公司) 供圖
在應用過程中,人工釋放天敵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受到廣泛關注。谷星慧本著科學嚴謹負責的態度,深入研究了蚜繭蜂釋放的生態效應,對釋放蚜繭蜂的生態效益及生態安全性進行了科學評價。
今年7月18日,在云南省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谷星慧作為主要完成人之一的《寄生性天敵蚜繭蜂防治蚜蟲關鍵技術及產業化應用》項目獲得2022年度云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回憶起蚜繭蜂防治蚜蟲技術的發展歷程,谷星慧感慨良多。她說:“雖然研究和推廣的過程很艱辛,但是生物防治技術的最大受益者是農業生態環境,是我們人類自己。經過多年的推廣應用,已經在農業生態系統形成了穩定的蚜繭蜂種群,蚜蟲蟲口密度控制在經濟閾值以內。技術實施以來,放蜂區域內的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恢復。”
除了參與蚜繭蜂研究之外,她還先后參與了麗蚜小蜂、叉角厲蝽、昆蟲病原線蟲等多項生物防治技術的研究,被稱為烤煙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研究與推廣的“花木蘭”。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