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悅鎮位于山東濰坊諸城市西部,是一片肥沃的平原之地,自然條件優越,生產資源豐富,是傳統的農業大鎮,自元代即得“賈悅”之名,取“商賈喜悅”之意。一直以來,賈悅鎮農業產業結構多元,特別是烤煙已成為本鎮支柱產業,常年種植烤煙3.5萬畝左右,占諸城植煙面積的一半以上,年實現煙葉稅3800萬元,占全鎮稅收的三分之一左右。
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賈悅鎮在穩固煙葉生產面積的基礎上,積極順應新形勢,不斷加強探索,創新模式,夯實基礎,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動力,成為煙農們成就致富之夢的一片沃土。
一起走出共富新路
牛耳官莊村是賈悅鎮的一個普通植煙村。近幾年,村里的村容村貌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支部大院修葺得高大明亮、新建的文化廣場上各類娛樂設施配備齊全、村里的道路被重新進行了修整和拓寬……
“這要感謝煙草部門引導我們建起了‘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我們村才能從一個戴著經濟薄弱村‘帽子’的落后村莊搖身變成了遠近聞名的特色產業村。”牛耳官莊村支部書記王洪禮高興地說。
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修葺一新
據介紹,牛耳官莊村土地資源豐富,但是由于缺乏總體規劃,僅僅靠村民自發種植一些糧食和經濟作物,種植較為分散,沒有形成規模,也沒有穩定的收入。為改變這一現狀,煙草部門主動找到該村黨支部,引導他們建起了村黨支部自辦合作社,幫助規劃確立了糧食、煙葉、中草藥三大產業,并由村黨支部全面整合村里的土地、勞動力、市場等資源,走上了一條集體產業不斷壯大、村支部與煙農共同富裕的新路子。
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組建過程中,由村黨支部書記通過法定程序擔任理事長,村“兩委”成員與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理事會、監事會成員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在入股方式上,村集體通過資產抵押入股,村民以土地、資金、勞動力等方式入股,村“兩委”成員、合作社管理人員、社會企業出資入股,嚴格控制村集體和村民控股占比50%以上,保證村集體和村民控股,既建立了利益聯結機制,又確保了村集體和村民掌控合作社的發展方向。
村辦合作社通過設施有償使用、農產品交售、土地流轉和用工組織等方式獲得利潤,利潤的30%歸村集體,40%留在合作社,用于合作社土地整理、生產投入資金等,剩下的30%由全體社員進行分紅。
“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模式帶動了村里的煙葉和其他多元產業的發展,實現了村集體增收和煙農致富。流轉出土地的村民,除了得到土地租金和年底分紅外,還可以依托合作社組織外出務工獲得更多的收入來源。村集體從2019年時候的身無分文,到去年年底村集體賬上已經有了10余萬,足以滿足村兩委的日常開銷。”王洪禮細數著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為煙農和村里帶來的好處。
目前,在賈悅鎮像牛耳官莊村一樣擁有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植煙村已經達到56個,占該鎮植煙村總數的54%,掌控土地4.1萬畝,構建起較為完備的產業鏈組織體系。
全力建設高標準煙田
9月14日一大早,賈悅鎮左家莊村煙農左安榮正在為自家煙葉澆灌“成熟水”,為煙葉采收做前期準備。
“現在我們的煙田水利設施齊全,都鋪設著滴灌帶,只要擰開地頭的水源開關,就能夠自動完成上百畝煙田的澆灌工作,省時又省力。”左安榮指著從管網里汩汩流出的干凈清涼的水源說道。
近年來,賈悅鎮一直把改善基本煙田生產條件作為長遠之計、惠民之舉,在煙草部門和地方黨委政府的組織協調下,按照“精準投入、完善保障”的原則,持續加大煙田基礎設施配套力度,深入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打造“集中連片、作業高效、排灌順暢、優質穩產、環境友好”的優質煙田,全面提高煙田綜合生產能力。
煙區高標準煙田建設到位
據統計,自2010年至今,煙草部門已在賈悅煙區投入資金1.23億元,建成提灌站26座、塘壩32個、水池8個,挖掘機井203眼,鋪設溝渠3萬多米、管網5萬多米。其中,由煙草行業援資6555萬元的墻夼水庫干渠引水工程就位于賈悅鎮內,該工程已于不久前完成竣工并投入使用,滿足了7.9萬畝農田灌溉和115個村莊、6.25萬人安全飲水需求。
“我覺得,這些年煙區發生的最大改變之一就是煙田規劃更加科學了,煙水實施更齊全了,煙路鋪設更順暢了,可以說是路相通、渠相連、旱能灌、澇能排。 ”左安榮滿懷感慨地說。
近日,在賈悅鎮鳳凰嶺下的煙田里,有一臺體型巨大的智能化機械正在開展著煙葉植保作業。這臺機械裝有自動駕駛系統和細高的行走輪,無需人員駕駛,便可以穿梭在長有一米多高煙葉的煙田里來去自如地噴灑農藥。
加強煙葉生產全程的專業化、智能化機械配置是賈悅煙區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煙草部門依托賈悅鎮的孟友、悅賈兩家煙農合作社,全面加強煙葉專用機械和通用機械配置,共計配套直播機、刨窩機、中耕除草機、煙葉回潮機等專為煙葉生產“量身訂制”的機械800余臺(套),配置拖拉機、旋耕機、無人植保機等農業全作物通用機械190余臺套。煙農合作社成立起覆蓋煙葉生產全程的專業服務隊,面向全鎮廣大煙農提供優質、高效、價廉的機械服務。
“賈悅煙區煙葉全程機械配置齊全、服務到位,目前,耕整地、起壟施肥、中耕、植保機械化作業率分別達到了97%、95%、92%和82%,煙葉生產畝均用工量降到了13個以內。”諸城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分管煙葉工作的副經理趙清海介紹說。
積極發展多元化產業
“今年,多虧煙站指導我搞了‘烤煙+冬牧70’一年兩收作業模式,和去年比同樣是種了50多畝煙,可總收入將要多出不少……”在賈悅鎮瑯埠村的煙田里,正在組織進行煙葉采收的煙農唐文秀對今年的收成充滿了期待。
唐文秀所說的冬牧70是一種上好的家畜飼料,與烤煙同年輪作不但能增加煙農收入,而且可以有效改善煙田土壤性狀。“烤煙+冬牧70”一年兩收就是利用煙葉種植的空閑期多栽種一季冬牧70,將原本一年僅僅種植一季煙葉的作業模式轉變成一年種植一季煙葉外加一季冬牧70,進一步提升土地的復種指數和煙農的生產收入。
機械采收冬牧70現場
近年來,諸城煙區將產業融合作為推進現代煙草農業發展、促進煙農致富增收的突破口,把煙葉產業納入賈悅鎮《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對烤煙和糧食、中藥材等多元化產業進行統一規劃、統一布局,實現煙葉與糧經作物的“雙促進、雙豐收”。
在產業發展過程中,諸城煙區積極引導煙農利用輪作土地優先種植小麥、谷子、紅薯等糧食類作物,并引入社會農業龍頭企業,由村辦合作社作為經營主體,形成“村社企”聯營模式,在提高商品附加值和市場認可度上下功夫,為煙農提供優良種源和栽培技術,搭建“種、管、銷”一條龍產業體系,構建起煙糧協同、產業融合發展的良好格局。
“產業的融合發展為我們帶來了倍增效應,不但穩固了產業,還提升了合作社的綜合收益。”賈悅鎮嶺南頭村聯笙中藥材合作社經理張保余從“村社企”聯營模式中嘗到了甜頭。該合作社2022年集中流轉土地1100余畝,分別種植煙葉500余畝、丹參600余畝,開展煙葉生產的同時,與制藥企業簽訂丹參市場訂單180噸,實現銷售、加工等收入270余萬元。
“改變單一種植煙葉的傳統模式,將煙葉與其他作物協調起來,整體布局,科學規劃,讓我的收益更穩了、更高了。”來自嶺南頭村的煙農常見美說。她也是多元產業共同發展的受益者之一。今年,她流轉的140多畝土地中,85畝種了煙葉,55畝種了丹參,兩種作物的長勢都非常好。常見美對今年的收成充滿了希望。
在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賈悅鎮正緊緊圍繞“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時代使命,努力打造現代煙草農業的建設樣板,為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闊步向前。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