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農業是推進煙區鄉村建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多年來,山東濰坊諸城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堅持產業開路,通過推進煙葉生產基礎設施建設,做強新型生產主體和服務主體,轉變生產方式和發展方式,在“三農”工作中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
產業發展是關鍵
在山東省諸城市枳溝鎮北老屯社區,今年55歲的煙葉家庭農場經理陳俊玉對今年的煙葉生產充滿了期待:“我今年種了160畝烤煙,煙的長勢、烘烤都不錯,收入肯定沒的說。”
實現煙農增收致富和煙葉可持續發展,這是多年來諸城市始終堅持的煙葉工作方向,依托各鎮街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引導農村承包土地規范有序向種煙能手集中,重點發展適度規模的煙葉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從而培育了一支數量穩定、規模適度、精于種煙、新農村建設需要的新型職業煙農隊伍。
“諸城煙葉規模化種植程度之所以保持較高水平,關鍵得益于兩個方面,一是煙草行業煙葉基礎設施政策的不斷投入,二是煙農專業合作社的不斷發展壯大。”諸城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副經理趙清海說。
圖為:煙區基礎設施配套齊全
多年來,諸城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狠抓行業政策機遇,累計建設各類基礎設施項目1.54萬項,建成20多萬畝“田成方、管成網,渠相通、路相連,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標準基本煙田,煙葉生產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全部實現自動化密集烘烤。農業生產條件的極大改善,讓諸城烤煙生產摘掉了“弱勢產業”的帽子,成為全市農業的“優勢產業”。
當前,諸城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按照“全面覆蓋”的要求,整合成立3家綜合服務型專業合作社,優化資源配置,并率先探索出了“家庭農場(專業大戶)+合作社”的生產組織模式,以家庭農場和專業大戶為生產主體,以合作社為服務主體,場社結合、社社聯合,推行片區化服務,實現服務主體和生產主體深度融合,也為規模化種植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現代化生產是保障
農業生產方式包括農業生產方法和生產形式。近幾年來,諸城煙區堅持以煙農合作社為依托,以“機械化+專業隊”為支撐,助力合作社發展壯大,提高合作社裝備、技術、隊伍建設等整體水平,推進煙葉生產方法和生產形式同步向現代化轉變,極大地提高了煙葉生產水平和效益水平。
圖為:煙區煙葉生產全程機械配套齊全
“以前,一家人種個十畝八畝都不容易。加入合作社后,種煙不再那么難啦,經營一兩百畝煙很平常。現在,合作社能提供從冬耕、起壟、育苗、移栽、植保到采、烤、分全程專業化服務,需要啥服務,一個電話,服務就到。真是忙了合作社,輕松了咱煙農。”聊起經營煙葉農場的事,王金利打開了話匣子。
王金利是賈悅鎮大吳家莊村煙農,年種植規模150畝左右,靠種煙每年都有非常可觀的收入。每年年初,王金利與當地合作社簽訂全程服務套餐合同,合作社為他提供從冬耕到育苗直到分級的“一條龍”專業化服務,自己則當起了“甩手掌柜”。
“隨著合作社不斷發展壯大,服務能力不斷增強,服務范圍不斷拓展,替煙農解決了一些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辦了不劃算’的問題,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減工降本效果顯著,讓煙農種煙更簡單輕松。”諸城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黨委書記、局長、經理劉志剛說,特別是家庭農場與合作社兩者相互融合,互促共贏,極大地提升了機械化、標準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了煙葉生產方式現代化步伐。
綠色發展是基調
為改變過度依賴化學農藥防治病蟲害的局面,近年來,諸城煙區全面實施了“綠色防控工程”,推廣應用生態防治、農業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學用藥等一整套綠色防控技術,不但顯著降低了生產資料和用工成本費用,而且降低了防控過程中的作業風險和造成的環境污染。
圖為:煙區全面推廣以蟲治蟲綠色防控模式
多年來,諸城煙區堅持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煙葉生產全過程,重點從降藥、節水、減肥等方面著手,積極開展技術探索和實踐,直接帶來了管理成本的降低、環境資源的保護和煙葉質量的提升,用最少的投入換取最大的效益,讓煙農得到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
為打造精品煙葉,突出地方特色,近幾年,諸城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圍繞培育“中棵煙”目標,全面實施了“減肥工程”。推行測土配方施肥,每年對煙田土壤進行一次集中“體檢”,根據檢測結果、種植品種和生產目標開出平衡施肥“處方”,逐戶逐地塊制作施肥指導單,讓煙農科學施肥。
與此同時,諸城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還積極開展了生物質能源替代燃煤、降解膜替代技術、地膜回收利用、種植綠肥還田等綠色生態環保技術試驗、示范和推廣,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現如今,諸城煙區煙農的觀念已發生了深刻變化,他們認為“綠色也能帶來效益”。“現在,種煙更加注重節約、生態、環保,不但生產成本下降了、生態環境得到了保護,而且煙葉質量和效益都有了較大提升。”徐西輝如是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