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貴州黃平縣上塘鎮木江壩煙地里套種紅薯迎來大豐收,煙農們正揮舞著鋤頭搶挖煙地里的紅薯,一個個如拳頭大小般的紅薯從泥土里“探頭而出”,煙農們分工明確、搶抓時間為新出土的紅薯去泥、分揀、裝袋,田間地頭洋溢著豐收的喜悅。
黃平縣上塘鎮木江壩煙地套種紅薯迎豐收(王定斌 攝)
“今年的光照雨水充足,烤煙套種紅薯長勢良好,我們特別邀請到了縣農業農村局的專家來幫忙測量實際畝產。”在黃平縣上塘鎮木江壩煙地綜合利用示范與推廣田間測評現場,專家組一邊認真對紅薯進行畝產測量,一邊感慨今年的紅薯產量極高。
“23斤、23.5斤、25斤……”隨著一袋袋的紅薯稱重完畢,農業局的專家們又拉著皮尺對“滿爺”家的種植地進行認真測量。通過田間測評會專家們現場測算,紅薯畝產高達1150公斤,按照今年市場收購價1元/kg計算,在烤煙收入的基礎上,每畝地可增收1150元。
“滿爺”冉光才展示烤煙地里產出的紅薯(王定斌 攝)
“滿爺”名叫冉光才,今年67歲,種煙近40來年。“滿爺”是上塘鎮木江村一位鐵桿煙農,因其性格隨和,愛開玩笑,臉上時刻掛著笑容,加上在木江村輩分較大,村民們都熱切地稱呼他為“滿爺”。
“這紅薯栽下去,就不用管了,有了煙地肥料養護,個頭也大,而且和烤煙一樣不愁銷路,真是像撿來的‘金疙瘩’……”據滿爺介紹,今年種了烤煙70余畝全部套種了紅薯,收益翻了一番,預計今年的“烤煙+紅薯”收益在25萬余元左右。
“等紅薯收購結束后,我想再利用冬閑時間再種一季蔬菜,實現一地多產、多收。”談起秋收后的打算,冉光才如是說。
冉光才的故事,僅僅是黃平縣煙農的一個縮影。據悉,今年黃平縣累計20余戶煙農開展“烤煙+紅薯”種植模式,推廣面積達1000余畝,預計為煙農新增經濟收入100萬余元。
黃平紅薯收購點(周柱帆 攝)
“紅薯+烤煙”模式,不僅能有效利用煙地肥料,遏制烤煙病蟲害發生,提高烤煙質量,還保障紅薯的產量。烤煙與紅薯收購季節不同,通過套種模式,可以有效銜接村民農忙時節,兩次種植為當地百姓提供了家門口就業的好機會。“我從烤煙種植、收購到現在紅薯收購經常在附近做工,每日工資120元左右,平均月收入3-4千,實現‘家門口’就業。”正在務工的村民王阿姨說道。
據悉,自開展煙葉產業綜合體建設以來,黃平縣煙草局在縣委、縣政府正確領導下,始終圍繞提高煙地畝收益、增加煙農收入為目標,積極引導煙區煙農開展“烤煙+N”種植模式,有效提升土地資源利用率、土地生產率和勞動利用率,充實了老百姓的“錢袋子”和“糧袋子”,走出了一條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新路子,讓老百姓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