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稻谷飄香。又是一年豐景,走進廣西壯族自治區鐘山縣回龍鎮塘臺村,千畝連片的煙稻輪作示范區的煙田里,剛掛穗的晚稻隨風搖曳、長勢喜人。工人們正忙著為水稻種植服務,一派繁忙的景象,構成了“糧煙協同”的優美畫面,結出了鄉村振興收獲的“果實”。
近年來,鐘山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肩負起糧食安全責任,堅持既保障糧食安全,又促進煙葉生產綠色發展的思路,以現代農業提質增效為目標,結合當地自然優勢,利用土地資源,廣泛推行“煙+水稻”“煙+紅薯”等多種輪作模式。頭季種植煙葉收益穩定,二季種植水稻產量增加,既提高單位面積種植效益,又穩定提升糧食產量,促進煙糧協調發展,實現以煙促稻、以煙穩糧、協同發展、共同受益,助力鄉村“糧袋子”和“錢袋子”雙豐收。
煙糧輪作 促煙又穩糧
煙田有了“保護傘”,農戶吃上了“定心丸”。在此基礎上,鐘山煙區廣泛融合煙區產業,做到強規劃、重布局,不斷優化優質稻選擇。
鐘山縣局(營銷部)積極融入煙區農業農村發展、鄉村振興和土地利用發展規劃之中,將核心煙田和基本煙田分類建立電子檔案,實行精準管理,累計建成高標準煙田1萬畝,有力筑牢了煙稻產業發展根基。
“基本煙田要建得好,還要用得好。鐘山煙區依托村合作社土地集中流轉平臺,對百畝以上連片區域土地進行長期流轉,給予政策引導扶持。確保優質煙區規劃一片、流轉一片、建設一片、穩定一片,保持了基本煙田長久穩定。”鐘山縣局(營銷部)副經理唐志友說。
在煙草行業搭起“臺子”的基礎上,合作社充分發揮自主能動性,積極與政府、村委、農戶進行溝通協調,將土地進行流轉,盤活農村閑置、撂荒土地,將主動權掌握在了合作社手中。
創新路徑 糧煙雙增效
今年,鐘山縣局(營銷部)積極協同回龍鎮政府在煙葉種植統一規劃,開展以“煙葉+優質稻種植”為主導的煙稻雙優基地建設,圍繞煙葉和優質稻兩大主導產業,推動綜合體與米業企業深度合作,共同定區域、定農戶、定品種、定技術以及定收購標準,由合作社向種植戶優惠供應優質稻種,與種植戶簽訂合同,核定保護價回收稻谷,采取統一加工、統一包裝、統一倉儲、統一定價等措施,打造精米品牌。2023年,該鎮煙后稻種植面積3千多畝,預計優質稻產值450余萬元。
“烤煙和晚稻都是季節性較強的作物,兩者在種植時間和季節上正好實現無縫銜接,而且煙后田土壤肥力好,營養更均衡,用于種植水稻可減少化肥使用量,增加水稻產量。”談起煙稻輪作模式,鐘山縣回龍鎮煙農梁海健深有感觸地說。
“我今年不僅收到了合作社給我的租地款,還在合作社打工,每個月可以收入3000元以上,不操心,旱澇保收,實現了家門口的就業。”回龍鎮塘臺村農戶張艷花掰起指頭算著說。像張艷花一樣,在家門口就業的合作社社員還有80余人,他們是“煙糧協同”進程種的受益者。
科技賦能 煙糧共增收
近年來,鐘山縣局(營銷部)通過科技創新、增加投入、政策傾斜等措施,煙葉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種煙收入已成為當地農村經濟的重要來源。
此外,鐘山縣局(營銷部)高度重視植煙土壤保育措施,堅持用養結合,有針對性開展機器深耕深翻、土壤改良、增施有機肥等特色植煙土壤保育工作,有力地保護了煙區“煙、糧”共享的土壤,有力地助推農業生產環境提升,“煙、糧”共同受益。
機械化是農業的出路,也是穩定糧食產業的基礎。鐘山縣局(營銷部)積極指導煙農合作社科學調度農用機械,利用煙用大型拖拉機、植保無人機助力水稻生產,為實現糧食增產豐收提供機械化支撐。覆蓋耕、種、收環節的農機,上半年在煙田里作業,下半年在稻田中馳騁,水稻種植成本有效降低,僅農機使用費這一項,每畝水稻就可節約86元。
目前,鐘山煙區逐漸形成了“以煙為主”“輻射大農業、多元化經營、專業化服務”的現代化格局,專業化機耕、專業化植保、專業化機收割等從煙田拓展到了糧田,糧食產業逐步引入專業化生產組織模式,煙區農業產業正逐步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農村的生產生活面貌得到顯著的提升。
據悉,2023年,鐘山煙區煙后稻種植面積8000多畝,畝產可達500公斤,每畝實現產值1750元,實現煙、稻效益疊加,持續助力了煙區農業增產、煙農增收。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