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沐浴著陽光,走進黎川縣黎明煙區產業綜合體,一臺臺大型收割機在田地里來回穿梭,一副壯麗的“金色畫卷”鋪滿大地,煙農們歡聲笑語地迎著豐收的喜悅。近年來,黎川縣局堅持“政府主導、行業推動、多方共建”的原則,突出煙葉主體地位,集聚優勢資源,科學融合地方特色產業,切實構建起多元產業和諧共生關系,不斷拓展煙農增收空間,助推鄉村振興。
聚集優質土地 促進多元發展
黎明煙區產業綜合體以煙區黨委政府為主導,以合作社為主體,積極開展土地流轉,建立“政府統一規劃產業、村委集中流轉土地、合作社反租倒包”的土地流轉機制,不斷完善土地流轉體系,為綜合體煙葉主業和多元產業提供穩定土地保障。2023年黎明綜合體集中連片流轉土地1920畝,煙葉種植1010畝,種植煙后水稻(制種)1920畝,種植竹蓀菇50畝,發展稻蝦種養100畝,大棚瓜果10畝,“煙葉+煙后產業”實現畝均收入達9100余元,進一步穩定了煙區和穩定煙農。
“我自2009年開始一直在本村種植烤煙,之前種植面積20來畝,煙田塊數十幾塊,田間管理不方便,產值效益還不好。今年好了,我種了78.3畝烤煙,現在我的煙田位于煙草高標準煙田建設項目區內,土地平整集中連片,中耕管理除草、施藥都實現機械化,一點也不覺得難。”黎川縣德勝鎮東山村煙農廖子輝說這話時,臉上洋溢著開心的笑容。
“土地集中流轉為農戶增加了地租收入,也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規模化種植為農村賦閑人口提供了就業機會,不僅加強了煙農種好煙的信任感,更讓煙農實現了家門口致富。”德勝鎮黎明村支書記黎勝利介紹道。
聚集優質服務 促進降本增效
綜合體充分利用黎明合作社平臺優勢,不僅建立了煙葉生產全要素、全鏈條、多層次的煙葉生產技術體系,實現專業化育苗、機耕、植保、烘烤、分級等五項基礎服務100%覆蓋,還充分發揮農機、烤房等設施在非煙產業的應用潛力,開展大農業機耕、植保、烘干等服務,構建起“專業服務+綜合服務”的多元服務體系,為綜合體發展提供了服務保障。
“打開手機APP就能觀看到“黎川國手工作室”微信視頻號,正在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宣傳煙葉生產技術和水稻、食用菌等種植技術,在手機里就把技術學到了。”煙農馮田根感嘆道,“煙葉采收結束后,在微信群里提前和合作社預約好,農機就能直接開到煙田里,打田插秧一條龍服務,真是太方便了”。
2023年黎明綜合體內利用農機具開展水稻整地2000畝、水稻插秧1000畝、飛防植保服務2000畝、稻谷烘干2000畝。煙農種煙畝均用工量由18個減少到16個左右。
聚集優質產品,促進綠色循環
綜合體充分發揮黎川得天獨厚的“天藍、地綠、山青、水凈、河暢”的贛東南綠色生態屏障優勢,始終堅持綠色、安全、高品質的質量要求,重點開發了特色稻米、食用菌、綠色瓜果、竹筍等多元增收產業,真正把生態優勢轉化為質量優勢、產業優勢和發展優勢。
“黎川種植食用菌已有20多年歷史,是黎川地理標志產品,廢棄的菌筒經發酵后可作為上乘的煙葉移栽營養土原料,為煙田提供有機質的同時,更能有效疏松煙株根際土壤,從而實現廢物的再利用。”黎明合作社社長潘長壽介紹道。??
綜合體結合市場定位,開發出了“華蓋峰”品牌生態大米、竹蓀菇等特色產品,通過企業訂單銷售、網絡銷售、“星火商商盟”體驗店直銷等線上線下方式進行多渠道銷售,良好的產品品質得到了市場的廣泛認可,品牌知名度也不斷提升。
“煙葉強、煙區美、煙農富”的煙區綜合體正在一點一點勾勒成型,未來生活的美好前景,可期可盼,為鄉村振興“新樣板”迸發出別樣的生機。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