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家峰(左一)在煙田查看煙葉長勢情況,并督促煙農做好摘花抹杈打頂事宜。顏新寧 攝
他的身影,穿梭在育苗工場、移栽現場、田間地頭,不在煙田,就是在去煙田的路上……他就是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派駐幼平鄉通曹村第一書記岑家峰。
通曹村,是樂業縣幼平鄉的一個山村,距離縣城47公里,該行政村轄區境內沒有二級路和高速公路通過,進出都是蜿蜒曲折的鄉村路,造成閉塞和偏僻,該村傳統作物是種植稻谷、番茄、辣椒、豆角等,特色產業是刺梨、獼猴桃和油茶種植,但規模不大,收益甚微,雖然是脫貧村,但仍是樂業縣整體經濟發展最滯后的行政村之一。
2021年5月,岑家峰作為樂業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派駐通曹村第一書記,“如何搞好村集體經濟增長,促進群眾增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目標任務實現,是我駐村后要考慮的第一件事。”岑家峰慷慨道:“我也嘗試了一些項目,但受地理環境影響和基礎設施限制,難以實施落實。”
調研定調
聽說煙葉產業發展很好,岑家峰就經常深入到新化鎮百坭、磨里、伶弄等煙葉主要種植區的村屯調研。他了解到,煙葉是國家計劃種植、合同收購、價格穩定,不慌銷路;煙葉種植是煙草部門先預墊各種物資費用,不用群眾掏錢投資,減少群眾經濟負擔;有煙草技術員全程跟蹤指導,不懂技術也不必過于擔心;近年來煙葉生產從深耕冬翻、播種育苗、碎土起壟、蓋膜移栽、除草培土、病蟲害防治等一系列勞作都基本全面實現機械化作業,減輕農民勞動強度,降本增效;煙草、政府對煙葉生產都有相應補貼和優惠政策,最大程度地增加煙農收益;煙葉種植煙草都交了保險,受災有保障。
岑家峰(前)帶領村兩委實地調研煙葉種植基地。潘振樂 攝
“通曹村雖然基礎設施落后些,但自然條件優越,田塊連片,相對集中,肥力偏上,有通透性,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水資源豐富,適宜烤煙生產。”通過調研后岑家峰信心滿滿道,并拍板定調:“通曹要更好發展,必須種植烤煙。”
發動定聲
確定發展項目后,岑家峰立即向鄉黨委、政府報告,鄉黨委、政府報告又向縣委、縣政府報告,爭取得到全方位支持,包括一些資金補貼扶持,水利設施修繕、機耕路維護等。并組織村兩委成立“煙葉產業發展專班”工作隊,分小組走屯入戶宣傳發動,宣傳烤煙生產政策和縣委縣政府對烤煙種植的優惠政策,樹立群眾種煙信心和增強群眾“種煙有盼頭”意識,為促進煙葉種植面積的落實奠定了基礎。
在田間調研,規劃煙葉種植用地問題及土地流轉事項。鄭順星 攝
流轉定地
岑家峰表示,堅持守住耕地紅線筑牢糧食安全,不斷調整優化種植結構,采取“ 煙稻輪作” 的模式,確保煙葉產業穩定發展的同時也保障糧食產量。通過成立煙葉種植專業合作社,采取“合作社+村集體+農戶”的方式流轉煙田,由村兩委入戶動員農戶把農田流轉到村集體集中發展,簽訂1-5年不等期限,再由合作社把租金按時撥付給農戶,穩定農田集中流轉和租金按時到賬。
“通曹村大榮壩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為了把這份土地資源充分利用起來,我村今年引進了4戶煙葉種植大戶,種植面積約450畝,涉及流轉土地的農戶89戶,每戶約增收2000元,能帶動當地群眾就業40余人。發展煙葉種植,既能盤活閑散的土地資源,還能讓群眾有地租和務工雙向收入,鞏固脫貧成果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通曹村黨支部書記蔣大鋒激動地說道。
務工定收
岑家峰說:“煙葉生產從播種育苗、碎土起壟、蓋膜移栽……到交售煙葉,是一套復雜的系統工程,期間有很多瑣事繁工,因此,煙葉種植專業合作社是需要聘請很多勞力務工的,所以,村民可以實現在家門口就業保收入。”?
岑家峰(右二)手把手教煙農操作移栽器,做到精準定穴、精確移栽。潘振樂 攝
“以前家里有老人小孩需要照顧,不能外出打工,沒有什么收入。現在通曹村發展煙葉種植,閑時我就在村里的煙葉種植地務工,每人每天140元,實現帶孩子、掙錢、照顧老人三不誤!”正在移栽煙苗的楊左露出了樸實而滿足的笑容。
服務定心
“煙葉生產是一項技術性較強的農活,從播種育苗、碎土起壟到選煙分級、綁捆交售,都離不開精心的技術指導和熱心的周全服務,一個生產環節技術出了差錯,可能是前功盡棄;關心、服務不到位,會使煙農失去了信心。”岑家峰樸實而深有感觸道,并在煙葉生產過程中加強跟蹤服務和指導,甚至親力親為。?
岑家峰表示:“實現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關鍵。今年我們引進外源投產,積極整合土地資源發展煙葉種植,擴大特色產業的規模化、集群化,讓鄉村振興的改革惠及村集體的整體收益,促進農民增收,切實為通曹村安居富民工程奠定了良好基礎,期望通曹村的煙葉生產能成為產業振興的‘致富葉’。”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