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青絲到白發,從年輕小伙到資深老師傅,憑著一名黨員的初心和為民情懷,他扎根煙田一線三十多年。還有不到一年的時間,云南宜良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馬街煙站的老黨員徐洪祥就要退休了,但是面對老百姓的需要和烤煙生產的需求,他仍然奔波在群眾最需要的地方,踐行著一名黨員的承諾。
深耕基層創先鋒
徐洪祥是馬街煙站的烘烤主管,在今年烤煙收購的關鍵時期,面對復雜多變的烘烤工作,他將服務做到煙農心坎上,一思一行彰顯了他作為基層工作者的智慧和責任。
在烘烤培訓過程中,徐洪祥發現以往講授理論的培訓形式過于單一枯燥,雖培訓內容極具專業性,但煙農接受度不高,培訓效果不顯著。
為此,59歲的徐洪祥搖身一變“年輕小伙”,自費購入了一臺筆記本電腦,戴上老花鏡開始學習筆記本電腦的使用。他將自己以往下鄉指導烘烤積累的經驗以圖片、視頻的形式整理后制作成課件,更為直觀地向煙農介紹煙草病蟲害防治、烘烤關鍵技術等,煙農不僅學得開心、還學得好,整體的培訓效果也大幅提升。
“徐師傅的課簡單易學,大伙都愛聽,我們在歡快愉悅的氛圍里就把生產知識學會了。”馬街鎮莊家包村55歲的煙農皮樹清開心地說道。
把群眾的事情當做自己的事情,把群眾的困難放在自己心上,是一名基層黨員體現先鋒模范作用最真摯、最具體的表達。徐洪祥克服自己對電腦不熟悉的短板,像一名年輕人一樣,飽含熱情去學習新技能、新技術,目的是為了幫助煙農解決烘烤技術難題。一名基層黨員的鮮活形象鐫刻在火熱的土地上,銘刻在老百姓的心中。
為農服務有巧思
除了有一顆火熱的為農服務之心以外,徐洪祥也有很多實用的“小技巧”,這讓他傳授的技術快速地在煙農之間口口相傳。
近年來,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深入推進,煙農隊伍出現了流失和老齡化現象,“老的種不動,小的不會種”,“誰來種煙”的矛盾日益凸顯。
針對此難題,徐洪祥充分發揮帶頭作用,帶領煙站職工、煙技員細致摸查馬街鎮適宜種煙地塊、意向煙農等信息,積極與各種煙村組黨支部加強聯系,引導外出務工的年輕人返鄉種植烤煙,幫助他們解決生產技術、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困難。
馬街鎮阿希田村煙農桂秋恒今年是第一次種煙,缺乏種植經驗的他對如何掌握精準施肥技術一籌莫展。在得知桂秋恒的情況后,徐洪祥隔天一早就趕到他家田中,為了讓桂秋恒把握好施肥劑量,徐洪祥提前準備幾把快餐盒中的小勺,施肥時只需在一個煙塘上舀上一勺即可。
“徐師傅找的這個小工具太實用了,這樣我就不用再擔心控制不好劑量了。跟著徐師傅種煙,我們年輕人對種好煙也更有信心了。”桂秋恒說道。
愛崗敬業顯擔當
“在其位,謀其職。”這是徐洪祥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是他一直踐行的工作準則。
2023年8月20日晚12點,已經睡下的徐洪祥接到了一通電話,電話那頭,煙農周鳳軍焦急地說自家正烤著煙的烤房壞了。掛斷電話后,徐洪祥急忙披了件外套就往周鳳軍家趕。到了現場,經檢查發現是烤房燃燒棒出現了故障,因維修工人遠在昆明,無法及時趕到現場對烤房進行維修。徐洪祥當機立斷,迅速和煙農一起找來柴火點燃,守著爐子確保柴火不斷,維持好定色期烤房溫度,最大程度降低煙農損失。這一守就是一夜,直至天亮維修工人趕到,徐洪祥才放心地離開。
“我以為這爐煙沒救了,沒想到徐師傅立馬想到辦法幫我們解決困難,還陪我們守了一夜,他對待我們煙農的事比他自己的事還上心。”周鳳軍感動地說道。
在徐洪祥看來,煙農的事就是自己的事,手中的事都是份內的事,平凡而普通。在煙農口中,他永遠是那個讓煙農信賴的徐師傅;在同事口中,他永遠是那個讓人敬佩的老徐。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一名老黨員、老煙草人身上的精神財富仍然是我們最應該珍惜與傳承的寶藏。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