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福建省武平縣的晚稻進入成熟期。在武平縣城廂鎮東崗村的千畝煙后稻示范田里,稻浪翻滾、機聲隆隆,收割機正開足馬力作業,割稻、脫谷、碎稈、還田一氣呵成,平整的良田、高效的機械化服務,帶給了農民豐收的底氣。
兩年前,這里還是一片低洼地,缺乏水源、交通不便,難以規模化種植。“土質差、地塊小且分散,煙葉產量質量都上不去,大家都不愿意多種。”東崗村煙農蘭縣華回憶道。
在武平煙區,像為了提高煙區機械化作業水平,武平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爭取地方政府支持,以糧煙協同為抓手,大力推進高標準煙田土地整理項目。整理后的煙田,小塊變大塊、大坡改緩坡、小坡改平地,呈現出渠路配套完善、田塊平坦規整的新面貌,灌溉方便了,機械也能開到田間地頭,農民們種田有了盼頭。
在建成高標準煙田基礎上,立足“以煙穩糧、以煙促糧”工作思路,武平縣局(分公司)大力推廣“雙合同、雙訂單”的煙稻輪作模式。他們以煙農合作社為依托,以土地流轉為突破口,采取“統一租賃,統一管理,分戶種植”的土地流轉模式,統籌安排生產區域,實現稻煙種植集中連片管理。同時,為了培肥地力,晚稻收割后,他們引導合作社種植綠肥或油菜花等作物,有效改善土壤質量。
“現在我既是種煙大戶也是種糧大戶,一地雙收,日子美著哩!”蘭縣華介紹,他近兩年煙稻種植規模穩定在50畝左右。去年冬閑時節,他按煙技員教的法子,在田里種了油菜花,幼嫩的菜心可以炒菜,根莖翻埋到地里做綠肥,今年農田畝產量提高了不少。
水稻收割是個搶節令的活兒,往年收割需要請大量人工,請工難、效率低。
為進一步提升現代煙草農業建設水平,減輕煙農勞動強度,武平縣局(分公司)以全程機械化、適度智能化、農藝標準化、配套體系化、農事高效化為建設主線,推進全程全面機械化建設,將東崗村打造成全程全面機械化先行示范區,以點帶面促進整縣機械作業水平提升,同時依托武平縣梁野煙農專業合作社整合土地、農機、人力等資源,組建社會化服務隊伍,針對東崗村全程機械化試點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并延伸到周邊有需求的鄉鎮。特別是在水稻收割方面,武平縣梁野煙農專業合作社將大型水稻收割機免費租給東崗村社會化服務隊收割水稻,并以相對優惠的收割價格與東崗村以及附近的水稻種植戶簽訂長期水稻收割承包協議。
“以前水稻收割采用人工一天一畝都割不完,現在有了機械化作業,一人一機能收割30畝,干活輕松了,還給我們帶來新商機,光收割水稻我們社會化服務隊每年還能凈賺10萬元左右哩。”東崗村職業農民李發星一邊忙著手里的活兒一邊樂呵呵地向我們訴說。
如今,嘗到機械化的甜頭后,東崗村社會化服務隊員,自發集資購買起水稻收割機、無人機、大型深翻起壟機等生產環節各項農機,不斷擴大農機社會化服務內容和服務范圍。
風吹稻浪粼粼起,顆粒歸倉機械忙。2023年,東崗村戶均種植規模達到45.6畝,畝均年收益達到6500元以上,武平縣的田間地頭唱響增收的歡歌。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