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為邦本,本固邦寧。近年來,福建南平市建陽區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立足特色產業,以創新為筆、生態為墨,全面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致力走出一條產業協同、科技賦能、生態引領的特色農業發展之路。
產業協同,煙糧融合繪就“金色畫卷”
產業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石。建陽區局(分公司)立足“以煙促稻、以煙穩糧、煙糧協同”工作思路,深化“煙葉+N”發展新模式,構建“穩糧、興煙、富農”新格局。
圖為建陽煙稻雙優基地千畝煙后稻。王雨音供圖
通過推進煙稻融合,打造煙稻雙優基地,推動稻煙產業政策、土壤保育、綠色防控、機械作業、種植主體培育“五個全程一體化”,形成“一田兩用、一地雙收”的高效種植模式。
通過局地合作,配套專項扶持政策,建立制種產業補貼機制,完成345座烤房配套稻谷烘干設備改造,實現烘烤季烤煙、制種季烘稻的“一房兩用”功能升級。目前,已建成2個煙稻產業綜合體,煙田面積長期穩定在5萬畝以上。2024年,建陽區土地復種指數同比提升2%以上,煙稻融合比例達99%,產量增收5%以上,煙區土地畝產值顯著提高,有力推動了煙葉轉型升級、煙農持續增收和煙區長久穩定。
科技賦能,創新驅動激活鄉村動能
奮楫者先,創新者強。建陽區局(分公司)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平臺作用,構建“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與科研院所和高校在農用機械、綠色防控、智慧農業等關鍵領域開展聯合攻關,推動研改用落到田間。
聚集機械化作業,建陽區局(分公司)因地制宜開展農藝和煙田宜機化改造,推動實現農機農藝高效融合發展。2005年以來,累計建設煙田基礎設施項目10140個,建成水源工程項目1個,開展高標準煙田建設項目3個,惠及16個鄉(鎮、街道)、173個行政村,實現了機耕路運輸到田頭,溝渠灌溉到田間,推動農業生產現代化。通過引進和研發新型農機,推廣成熟機械,重點環節機械化作業率達到80%以上,畝均用工減少1.5個,煙葉生產更均衡,農事操作更高效。
圖為煙葉生產關鍵環節農機示范驗證。王雨音供圖
聚焦數字化轉型,建陽區局(分公司)加強“金葉惠農、數智煙葉”APP宣貫培訓,推進智能育苗、數字農機、智慧烘烤等應用;探索“智慧煙田”建設,引入物聯網監測系統,實現煙稻生長全程數字化監控;通過云烘烤和全程質量追溯系統,對煙葉收購情況和烘烤過程數據進行關聯分析,推動現實一部手機“慧”種煙、一張田圖“慧”管理、煙葉質量“慧”溯源。
生態引領,綠色發展厚植振興底蘊
綠色生態是鄉村振興的底色。建陽區局(分公司)積極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聚焦綠色生產,完善煙葉綠色高效低碳生產體系,實現生態與富民的雙重目標。
圖為植保無人機飛防作業。王雨音供圖
技術賦能促“三減”。通過改造生物質新能源烤房,推廣地膜回收資源化利用、植保無人機統防統治、煙蚜繭蜂生物防治等技術,實現面源污染減少、化學農藥減量、碳排放量降低。目前已改造生物質新能源烤房1958座,全面集成應用“一蜂一板兩誘控”綠色防控科技成果,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
煙光工程驅“低碳”。通過推進“煙光工程”,構建烤房群“棚下烤煙、棚頂發電”模式,探索建設光伏一體化模式、孵化智慧能源管理、節能減排數字化系統,推動實現生產經營低碳化、煙農增收多元化、設施投入節約化。目前已完成將口、回龍、潭城等76座烤房群屋頂光伏項目,建設面積6135㎡,發電量3680kW·h/天。
變廢為寶續循環。通過試點實施“煙桿-有機肥”“煙桿-復合板”資源化利用,推進煙桿肥料化、商品化。根據試驗結果,回收利用后廢棄煙桿帶動煙農增收160元/畝,助力實現“一片煙葉富百姓,萬頃青山養生態”的雙贏格局。
從阡陌田疇到數字云端,從單一產業到融合生態,建陽區局(分公司)在鄉村振興的征程中邁出了堅實的步伐。未來,建陽區局(分公司)將繼續以科技創新為驅動,以綠色低碳為底色,以產業融合為路徑,推動傳統種植方式向更加高效、智能、可持續的現代生產方式轉型,實現煙農增收、綠色生態與高質量發展并行,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