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上午,河南省洛陽市宜陽縣趙保煙站站長何萬現專程去了楊莊村煙農張利娜家,一進門就直夸:“利娜真中,都快建成一支種煙‘娘子軍’了,趕緊說說訣竅。”
張利娜頓時有點不好意思:“都是政策好,我真沒啥訣竅。”
“娘子軍”、訣竅是怎么回事?
原來,前段時間,張利娜在河南省洛陽市煙草專賣局(公司)“五好煙農”評選活動中脫穎而出——全市煙農足足有5300多戶,她是20位獲獎者中唯一的女性煙農。
這個美名傳開后,十里八鄉總有人想找她嘮嘮,學習點經驗。
2004年7月,張利娜新婚后,小兩口只有幾間房、幾畝地,還承擔了父母家的不少外債。
“怎么辦?”頭腦靈活的張利娜在自家的幾畝地上打起了主意。“種煙不錯,煙草公司有人專門指導,不怕技術不過關,而且收益比較穩定,是致富的好路子。”經過多方咨詢論證,小兩口決定依靠種煙致富。在當地煙草部門的扶持下,他們從2005年種起了三畝煙葉。兩口子起早貪黑,苦干實干,很快就有了收益,種煙致富的信心更足了。
前些年,村里出去打工的人多了起來,有的地撂荒,一直苦于無法實現規模種植的張利娜又有了主意——流轉土地。就這樣,她家的煙葉種植面積不斷攀升,很快達到了50多畝。最開始,夫妻兩個還能自己應付地里的活。可隨著地越種越多,管理精細化提上日程,要操心的事多了,必須雇工。
50多畝地,農忙時候得雇八九個人。張利娜為人誠信,工資日清日結,從不拖欠,幾年下來,雇工有了相對固定的“班底”:“都是村里的留守婦女。”
但僅靠自家的這幾十畝地,做工的姐妹們掙不了多少錢。張利娜又有了主意:“這幾年經過流轉土地,種植大戶多了,可以把幫自己做工的姐妹們組織起來,統一學習技術,輪流到各家幫工。”在張利娜的組織下,一個“中老年務工服務隊”成立了。
“從育苗到烘烤,幫完這家幫那家,光種煙這一項,一年有五六個月能掙到錢。”服務隊隊員馬紅利說,她們在農忙時節組隊到各家幫工,每個隊員每年僅依靠煙葉產業鏈務工就能增收近2萬元,“其他地里的活兒有需要我們也去做,只要勤勞肯干,不愁沒錢掙”。
工人年年干,越干越老練,煙葉生產技術落實得更好。在何萬現看來,張利娜最大的優點是“能聽進去人說”——每次煙農培訓,張利娜聽得最認真、做得最仔細;煙站宣傳“輪作倒茬”后,張利娜家就沒種過重茬煙;強調清除田間不適宜煙葉的好處后,張利娜帶頭領著工人們“清除底腳葉”,六七月的酷暑天,從天亮干到中午……
地越種越好,日子也隨著越來越好。這些年,依靠種煙,張利娜兩口子不光還清了外債,還在縣城置了房、買了車。
“日子不辜負我們,我們也不辜負日子。”張利娜說,既然她當上了“五好煙農”,就會繼續用“職業能力好、技術水平好、種煙收益好、誠實守信好、示范引領好”的標準要求自己,把煙種好。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