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主題。作為一名基層煙草農技人員,我要用自己的創新成果為煙農服務,多制作煙田適用、煙農想用的工具,多尋找有用、好用的技術方案,降低煙農勞動強度,提高煙農種煙收益,助力鄉村振興。”1月31日,在談起近年來的創新成果,福建省漳平市煙草專賣局(分公司)附城煙站站長余金釵說道。
2月2日,余金釵(右一)在煙田察看煙葉長勢情況并對煙農開展技術指導。曹秋英供圖
余金釵扎根煙葉生產一線25年,先后擔任煙技員、煙站副站長和站長。工作中,她始終把傳播技術、服務煙農作為職責使命。
在近年來的煙葉生產中,余金釵了解到,勞動強度大、請工難用工貴等問題制約著煙葉生產效益的提升。
只有思變求新,才能破解難題。2015年,余金釵牽頭組建了一個全部由基層煙技員組成的創新團隊——“寧洋夯實”QC小組。
在余金釵的帶領下,“寧洋夯實”QC小組積極收集煙葉生產收購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發掘煙農有效、先進的經驗做法,充分考慮適配性、實用性、經濟性、有效性等因素,以QC活動為載體,研制出實用好用的小工具、小裝置,改進技術方案,并將這些成果無償提供給煙農使用,為煙農解決實際問題、創造更多收益。
2017年,在一次生產指導中余金釵發現,煙農打頂所形成的煙株主莖傷口水平且粗糙,如果這時下雨,傷口位置容易積水進而導致空莖病害,影響鮮煙葉品質。
因此,余金釵提出,應改變現有打頂的工具及角度,由手工打頂改為小刀打頂,由原來的橫切改為斜切。這一改進措施有利于形成煙株切口光滑的坡度,雨水可以順著斜面下滑,不會淤積,進而減少煙田病菌感染。余金釵由此整理提出的“采用小刀斜切打頂”的合理化提案,得到漳平市局(分公司)及煙農的肯定,這一技術方案在漳平煙區得到推廣應用。
常年跟煙農打交道,余金釵深知,種煙每個環節都不能忽視,有了問題必須馬上解決,才能讓煙農安心、讓工業企業放心。
在日常工作中,余金釵(右一)在煙田檢查煙苗質量。曹秋英供圖
2018年煙田小培土時,有煙農提出,煙區經常下雨,雨后用鋤頭進行小培土作業,不僅技術落實到位率低,而且勞動強度大。為此,余金釵帶領團隊查閱資料,結合鋤頭、鐵鍬等工具特點,發明了“雨季小培土專用鐵鍬”,煙農作業效率顯著提升。
“創新成果管用好用才是硬道理,煙農覺得好不好用是我們衡量創新成效的重要依據。”余金釵說。
“煙苗運輸架”“烤煙下烤鐵叉”“打頂簡易袋”……余金釵帶領團隊制作的這些工具操作簡單,實實在在地滿足了煙農需求,解決了生產上遇到的難題。2015年至今,她與團隊提出并應用“采用水肥一體機+自制PVC管進行濕潤育苗”等合理化提案8項,發明制作的工具設備獲得實用新型專利授權16項。
2018年,余金釵主持開展“便攜式煙葉分類捆扎裝置的研制”QC項目,發明了一種專門用于煙葉初分捆扎的工具,解決了捆扎達標率低、初分用工多等問題,該成果獲得煙草行業第二十九屆優秀QC成果發布二等獎。
2022年煙葉收購季,余金釵查看烤煙煙夾快速編卸操作臺編煙效果。曹秋英供圖
2022年,她主持開展“煙夾快速編卸操作臺的研制”QC項目,創新發明了一種煙夾快速編卸操作臺,煙夾掉葉率降低了2.27個百分點,卸煙用時縮短了0.9秒/片,該成果獲得福建省局(公司)優秀QC成果發布一等獎。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余金釵在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后,對創新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她認為,“創新是一切工作的動力和源泉,發明一些能讓煙農輕松種煙的好工具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但創新并非一日之功,一個好的項目更需要反復試驗、改進。由于團隊成員都是一線煙技員,白天他們要入村服務煙農,沒有時間碰頭研討,只能利用晚上及節假日時間加班加點展開研究攻關。
“只要煙農種煙輕松了、滿意了,我們的辛苦都是值得的。”余金釵笑著說。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