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意氣風發到斑駁白發,從YJ14-23老機型到ZJ17新款機器,三十年如一日的他,扎根一線、默默奉獻,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不凡的業績。他就是陜西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澄城卷煙廠卷包車間卷接維修首個高級技師、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代志超。
修藝:充滿艱辛與收獲
翻開代志超手里那厚厚的筆記本,密密麻麻記錄著每天的工作,有些是構件簡圖,有些是技術創新構思,有些則記錄維修故障的“金點子”。他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下來才更放心。”
“設備在更新換代,要想有精湛的技術,必須不斷進步。”代志超回想起自己的“修藝”之路,那是充滿艱辛與收獲的經歷。
1995年,剛參加工作不到兩年的代志超,便已是一個業務熟練的操作工了。但他更希望成為一名維護設備的“技術人”。因此在工作之余,代志超努力學習維修知識。
觀察、測量、繪圖、拆裝、解剖廢件……每天“泡”在機器上的代志超終于如愿成為一名修理工。但隨著廠里進了新設備,代志超卻決定放棄修理工崗位,再次從操作工干起。“估計在很多人看來,我這就是瞎折騰,但是只有我自己知道,要做好修理,首先要弄懂操作。”代志超說。
在不斷掌握卷煙機機械傳動原理和維修裝配知識的同時,代志超利用業余時間學習了大專課程,提升自己的學歷。隨著經驗和技術的不斷積累與提升,代志超快速掌握廠里新設備的全部功能,并先后取得煙機設備修理技師資格,行業職業技能鑒定高級考評員,行業裁判員,公司聘任內訓師,工廠聘任卷接修理技師,煙機設備修理(卷接)高級技師資格,成為一名全面的設備維修師。
代志超在維修設備。路淑利供圖
修機:熟能生巧,內化于心
幾尺機臺間,有著上百個零部件,想要確保產品精度調整至1毫米范圍內,需要的是精準的判斷和嫻熟的經驗。
在卷包車間維修班中,有這么一句話,“我們能發現的問題代師傅一定能發現,我們發現不了的問題代師傅也往往能發現。”憑借扎實的理論和實踐經驗,代志超能根據設備故障表象、產品缺陷點等有限的信息,迅速判斷故障性質,定位故障成因,為搶修贏得寶貴時間。
“我是設備維護人員,要將服務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時刻做好為操作工服務,為設備服務……”在維修設備的過程中,代志超發現,卷煙機布帶導輥軸拆卸費時費力,影響維修效率。要是能有什么方法能快速拆卸布帶輪,將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在那段時間,他走路、吃飯、睡覺的時候都在思考這個問題。經過不斷思考與探索,他從開紅酒木塞的原理受到啟發,設計出工裝,經過試用,極大地方便了工作,并一直沿用至今。《布帶導輥軸拔出工具》也被國家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納入講師庫課件,并在網絡學院列入學習內容。
近年來,廠里的設備經過了多次換代升級。作為卷包車間的技術骨干,代志超加積極參與設備安裝調試工作,他自我加壓,設立目標,認真學習相關資料,了解設備結構和性能,虛心向設備生產廠家的技術人員請教。通過不懈努力,他經常在設備調試期間就掌握了各項操作技術。
修身:勤于鉆研,勇于創新
匠人精神所提倡的專注與執著,并不意味著墨守成規,而是強調持續推陳出新。代志超勤于鉆研、勇于創新,用經驗與智慧和同事們一起攻克了一道又一道技術難題。
多年來,代志超組織開展了30余項QC攻關活動,60余次“單點課”,先后參與技術改造及課題研究項目10余項,修訂職業技能鑒定實操試題12套,起草企業標準5項,發表學術論文5篇,3項發明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多次參加陜西省技能大賽實操試題命題工作。解決了生產過程中多項技術難題,多次被評為生產一線的技術標兵、業務能手,為工廠轉換增長動力和高質量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代志超。路淑利供圖
除了自身技藝提升外,代志超還特別關心車間技術人才的培養,積極參加工廠組織的 “傳幫帶”工作,先后簽訂師徒協議20余人,共培養11人成為車間技術骨干。其徒弟林宏斌在陜西中煙技術比武賽區先后獲得第一、二、三名次,并獲得陜西省技術能手稱號兩次。
代志超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干一行、愛一行、鉆一行、精一行”的“工匠精神”,團結和引領著身邊的人一起奮進,共同譜寫行業發展的美好明天。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