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就是我們銅廠村的綠殼雞蛋,蛋清非常黏稠,蛋黃圓潤飽滿,富有彈性,細品味道更是一絕,是值得一試的生態農家蛋,大家看一下。”見到李仁強的時候,他正在位于貴州省六盤水市水城區米籮鎮銅廠村的烏蒙鳳雞生態養殖場2號雞舍里直播。
李仁強正在直播。
今年40歲的李仁強是貴州省煙草專賣局(公司)派駐銅廠村的1名駐村干部,駐村兩年來,他認真履行駐村幫扶責任,圍繞農村產業不斷創新發展模式,立足“先活再穩后旺”的發展思路,團結帶領全村干部群眾廣泛凝聚共識,打通銅廠村產業發展之路,幫助銅廠村特色農產品走出大山、邁向全國,帶動當地群眾增收致富。
首戰告捷:好“路子”讓養雞場“活下來”
2020年,貴州省煙草專賣局(公司)按照 “依托煙草、因地制宜,村級主導、幫扶撬動,健全機制、發揮效益”的要求,結對幫扶水城區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經過多次調研和綜合考慮后,決定進一步發揮銅廠村村民養殖經驗優勢,擴大養殖規模,壯大當地成熟產業。
“銅廠村烏蒙鳳雞生態養殖場是貴州省煙草專賣局(公司)幫扶水城區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項目,2020年5月建成投產,基地占地70畝,有10間雞舍共750平方米,現在年產鮮雞3000余只,雞蛋40萬余枚。”李仁強介紹到。
2021年5月,李仁強來到了銅廠村任駐村干部,躊躇滿志的他首先來到養雞場了解情況,經過一番了解,李仁強得知,由于缺乏專業養殖技術、運行模式粗放,導致資金困難、成雞出欄成活率較低,面對無產品、無糧食、無資金、無設施的困境,李仁強心里涼了一大截。
圖為銅廠村烏蒙鳳雞。
“針對當時面臨的難題和急需解決的問題,我們通過將農產品進行商品化包裝設計,建立微信公眾號、利用微信群發布推廣農產品信息,與當地電臺合作,不定期進行宣傳促銷,送貨上門等多種方式,轉變思路,養雞場慢慢走上了正軌。”說起過往經歷,李仁強仍舊歷歷在目。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大半年時間,養雞場總算活了下來,半年時間,銅廠養雞場銷售鮮雞800余只、雞蛋3000余枚、制作銷售辣子雞347包,實現銷售收入10余萬元。
外包+獨立:新思路讓規模養殖“穩下來”
隨著養雞場的處境漸漸好轉,規模也有所擴大,但如何有效解決防疫問題,提高出欄成活率,從源頭上減少經濟損失?卻成了養雞場面臨的最大問題。
李仁強又有了新招。
“既然村民自己養不好,那就找人來教他們養、幫他們養,專業的事就要交給專業的人來做。”李仁強通過網絡、身邊熟人尋找專業養殖機構,經過多輪反復磋商、洽談,2021年12月,促成銅廠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正式與專業養殖企業簽訂承包協議,并由承包企業派專人入駐養雞場負責具體飼養。
圖為銅廠村林下養雞場3號雞舍。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為了幫助合作社實現自主經營,李仁強與其他駐村干部一起幫助合作社外聘本地有創業激情、思路活躍的年輕人擔任職業經理人,專門負責養殖場現場管理、購銷管理、財務管理、物流業務等事務,并以“固定工資+銷售提成”的方式進行考核掛鉤保證經理人的收入,確保幫扶發揮長效作用。
通過養殖外包+合作社獨立運作的方式,銅廠養雞場組建了專業化的生產管理團隊,確保了產品的“量”和“質”,為銅廠農產品走向更大的市場打下了堅實基礎。
平臺+物流:快通道讓產品外銷“旺起來”
盡管銅廠的農產品有數量、有質量,但市場銷售模式并不成熟,李仁強認識到,“幫扶單位兜底消費幫扶只是權宜之計,要使本地農產品走向市場,要讓大山深處的好產品被城里人知道、想買的人買得到,需盡快建立農產品與消費市場的聯通平臺,搭建物流配送體系”。
苦惱之際,有人提到了直播,李仁強眼前一亮,他立馬開始自學自建了“銅廠生態農特”抖音官方賬號,建立“銅廠村村干部直播間”,帶領村干部開展網絡直播帶貨,從養殖到宰殺再到包裝寄出,將生產全程以生活化的鏡頭真實地呈現給消費者,還對銅廠的紅心獼猴桃等特色農產品進行推廣幫扶銷售。
圖為李仁強在包裝綠殼雞蛋。
搭上了網絡直播的快車后,銅廠農產品徹底走出大山,遠銷到北京、上海、四川、天津、江西等20余個省份及省內大部分市州區縣。
“目前,除煙草部門的消費幫扶以外,我們的產品市場化率已實現24%,市場化渠道開拓初見成效。”李仁強介紹:“為了提高產品流通速度,更好服務當地農戶,我們還積極協調建立了‘銅廠村電商小站’。”
據了解,目前養雞場已經成功擺脫了經營困境、實現扭虧為盈,通過各種銷售渠道,累計幫助銅廠村合作社銷售各類農產品實現收入達110余萬元、實現利潤18萬元,為土地流轉農戶每年創收近2萬元,合作社職業經理人每年工資收入4萬余元。
6月初,時值新一輪駐村干部輪換尾聲,在即將完成本輪駐村工作之際,李仁強仍然心系銅廠:“兩年駐村路,一生駐村情,崗位能卸但責任不能,以后我還是會繼續關注養雞場,在他們需要的時候提供幫助,繼續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