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低壓低氧、干冷高寒,自然環境造就了神奇風貌,也為初到這里的人設置了重重考驗。
2006年3月13日,作為到西藏開展豫產煙業務的第一人,河南中煙工業有限責任公司西藏銷區業務科科長劉保平踏上了雪域高原。嚴重的高原反應、不同的飲食習慣,讓他變得又黑又瘦。
他把對事業的執著當作精神支柱,在西藏一干就是19年。在他心里,有“三件事”始終念念不忘。
迎難而上 抓好眼前的事
“最難忘的是第一次到西藏煙草各單位拜訪的經歷。”劉保平回憶道。
西藏市場主要側重于當地傳統主銷品牌,很多地市級公司對豫產煙并不了解,不會主動訂貨。為加強溝通,劉保平只好一家一家去當面協商。然而,最近的地市級公司距離拉薩有200公里,遠的達到1600多公里,很多地方只能依靠長途大巴才能抵達。
第一次去阿里,汽車在海拔近5000米的高原上行駛了兩天兩夜;第一次去昌都,奔波了一天兩夜……看著舟車勞頓的劉保平大老遠趕過來,兩家煙草公司的營銷人員很受感動。深入了解市場需求后,兩家公司開始訂購豫產煙。雖然數量不大,但也算開了頭。
劉保平明白,品牌不強,溝通便沒有底氣,辛苦奔波也只能換來“夾縫中生存”的希望。即便如此,他仍盡最大努力邁好每一個“第一步”。
以拉薩市場為例。坐公交車走訪不便,出租車費用高昂,他便靠雙腳丈量市場,頂著炎炎烈日跑了幾個月,跑壞了兩雙鞋,人也變得黑瘦。
暑熱過去便是極寒。春節期間與商業企業客戶經理一同走訪,遇到一些胡同里和山區的零售戶,他只能打車到附近,靠雙腳走過去。為緩解爬山過程中產生的高原反應,他走一段停一會,如此反復。
到西藏的前兩年,劉保平一邊承受著市場環境帶來的考驗,一邊忍受著對家人的思念。即便這樣,他也沒有退縮。
“我們有品牌、有品質,只要有一點希望,我就有信心繼續拓展業務。”他的堅持和努力贏得了各地市級公司的信任。
情系終端 辦好客戶的事
令劉保平難忘的,還有第一次參加終端活動的經歷。當時拉薩有2000多名零售戶,受地域環境影響,他們很少和陌生人打交道。
劉保平在走街串巷中發現,當地的四川籍零售戶比較多,便積極創造機會走近他們、融入他們。誰家經營得不好,他與商業企業客戶經理一起出謀劃策,帶零售戶到別的店參觀學習、交流經驗。
第一次協同拉薩市煙草專賣局(公司)組織活動時,拉薩市區多名零售戶聞訊趕來,很多平時不打交道的店主主動配合宣傳,讓劉保平備受鼓舞:“感謝大家大老遠趕過來,謝謝你們的支持!”
“保平,你不要想著你是一個人在拉薩,我們都是你的朋友,培育品牌是你的事兒,也是我們的事兒!”四川籍零售戶曾德軍說道。
“耿直”“講信譽”是很多零售戶對劉保平的評價。
江西籍零售戶林軍濤是位“90后”,盡管有著20多歲的年齡差,他卻和劉保平成了忘年交。“有一年冬天特別冷,街上半天見不到一個人,大老遠看見有人抱著東西過來,進店后才發現是劉哥和客戶經理來了。”林軍濤說。這樣的劉保平,成了林軍濤心中“值得交的朋友”。
砥礪奮進 謀劃長遠的事
從入藏到扎根,劉保平成了在西藏工作時間最長的工業企業代表。
剛赴藏時女兒5歲,如今女兒已經就業。之前劉保平每次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去學校接女兒放學。女兒坐在自行車后座上,沖路過的同學喊:“這是我爸爸,我是有爸爸的!”
這個場景像針一樣,扎在劉保平心里十幾年。組織上考慮他在西藏多年,也曾將他調整到其他地方,但3個月后他又主動申請返藏,懷著深情堅守在世界屋脊。
“這些年,40歲以下的工業企業代表已經陸續走了十來個,只有保平始終堅守在這里,在這片土地上默默奉獻著。”在西藏自治區煙草專賣局(公司)銷售管理處負責人索朗次仁看來,劉保平把“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海拔高境界更高”的理想信念融入了血脈。這種理想信念意味著忍耐、奉獻,也激勵著他在雪域高原追夢、圓夢。
日月擲人去,青春逐夢來。19年來,劉保平用責任擔當激勵自己堅定前行,奮力書寫青春無悔、奉獻不止的人生篇章。“我將繼續扎根西藏,深入一線、服務市場,在片區管理、流程優化等方面創新方式方法,協同商業企業做好品牌培育、客戶服務等工作,為西藏零售戶增收致富作出自己的貢獻。”對于未來,劉保平滿懷信心。
2025中國雪茄(四川)博覽會暨第七屆“中國雪茄之都”全球推介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