較真要點:
1、有些電子煙和傳統香煙一樣含有尼古丁。尼古丁具有高毒和高成癮性,會對人體造成多種不良影響,更可能與癌癥的發生發展有關。
2、電子煙的其它成分還有甘油、丙二醇及其它香料。目前沒有證據能證明,這些物質在加熱至氣態后依然無毒無害,且氣態的丙二醇有可能造成眼及呼吸道損傷。且電子煙的線圈在加熱過程中可能產生金屬納米顆粒,并混入電子煙的氣溶膠中,被人體吸入。
3、由于電子煙的上市時間相較肺癌等癌癥的病程較短,目前尚無法通過隊列研究量化其與癌癥發病和死亡的關聯。所以到目前為止,電子煙是否致癌,是否比傳統香煙的危害少,還沒有定論。
4、總之,遠離任何形式的吸煙依舊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
查證者:陳萬青 |國家癌癥中心癌癥早診早治辦公室主任
近日,有網友在較真后臺留言,詢問“電子煙”是否有害。今天我就給大家講一講這個問題。
一、電子煙的“前世今生”
世界上第一支商業成功的電子煙誕生于中國北京,那還是在遙遠的2003年。三年后,電子煙才被先后引入歐洲和美國。到了2015年,全球已約有2/3的主要國家都頒布了針對電子煙的管控政策。可見,電子煙作為一種新的生活習慣,“征服”世界的腳步是如此之快,“滲入”人們的生活是如此之深,已經到了不得不讓各國政府重視的地步。
那么,電子煙究竟是什么?
電子煙,其實是一種電子霧化器,由電池驅動,通過加熱“煙彈”中的液體(俗稱煙油),產生“蒸氣”供人吸食。
最初,電子煙是被一位中國藥師,作為戒煙手段發明出來的,目的是在攝取尼古丁的同時,又不吸收香煙燃燒時產生的其它有害物質。經過多次產品迭代,電子煙發展到今天主要按煙油中是否含有尼古丁分為兩類。兩種煙油的其它主要成分均為丙二醇、甘油等有機溶劑和產生各種味道的香料。區別于傳統香煙,電子煙以氣溶膠的形式來傳遞上述物質,少了那些傳統香煙在燃燒過程中產生的物質。
所以,如果煙油中含有尼古丁,那么這些電子煙和傳統香煙一樣,換湯不換藥地都在傳遞尼古丁;如果煙油中不含有尼古丁,那么這些電子煙就真的如商家所言絕對安全嗎?還有,以氣溶膠的方式吸食是否真的沒有危害?下面我們來一一分析。
二、含有尼古丁的電子煙依然能讓人成癮
尼古丁是什么?
尼古丁(Nicotine)是一種發現于茄科植物的生物堿。它在茄科植物的根部上合成,并蓄積在葉片上。因為尼古丁最先是從煙草中分離出來的,所以它的名字也是來自于煙草這種植物的學名Nicotiana tabacum,并且被俗稱為“煙堿”。
尼古丁在進入人體后,能夠快速通過血液傳輸,并透過血腦屏障,直達大腦。尼古丁可與尼古丁乙酰膽堿接受器結合,等于增加了神經遞質,促使大腦獎勵中心的神經元分泌多巴胺,而多巴胺會讓人感覺到快樂、舒適和放松。這是傳統香煙能給人帶來欣快感的原因之一。
尼古丁還會刺激交感神經,借由刺激內臟神經影響副腎髓質,從而釋放腎上腺素。腎上腺素會使人的血壓升高,心臟搏血量增多。這也是傳統香煙能讓人感覺提神的原因之一。
但實際上,尼古丁只是制造了一種“多巴胺”和“腎上腺素”的虛假繁榮,一旦尼古丁被代謝掉,這些物質就會退卻,到時人體必然會感到空虛難過。而為了擊退這種空虛感或者不適感,煙民們會通過反復吸煙,來提高尼古丁在血液中的濃度。這就是吸煙成癮的機制。
所以,只要吸食的還是尼古丁,吸煙成癮的機制就還會發揮作用,電子煙依然能夠讓人成癮!至于商家宣稱的“電子煙可以幫助煙民戒煙”,確實沒有說錯,只不過是從此煙到彼煙,以電子煙的煙癮來替代傳統香煙的煙癮。
三、電子煙也有害健康
尼古丁有多容易讓人成癮?相信很多煙民都能給出一個答案,但我們還是要看一看科學學家們怎么說。
許多研究已經證實尼古丁的成癮性高過多數毒品、僅低于可卡因和海洛因。成癮排序大概是海洛因>可卡因>尼古丁>美沙酮>冰毒>巴比妥類>酒精。
尼古丁有什么危害呢?
尼古丁可以改變人體的血液動力學,也就是加快心率、造成短暫的血壓上升和冠狀動脈收縮,還可以造成胰島素抵抗。此外,懷孕期間對尼古丁的暴露還與嬰兒畸形存在關聯。在體外實驗和動物試驗中,均發現了尼古丁可以抑制細胞凋亡、刺激血管再生。這意味著尼古丁可能促進癌癥的發生發展。
尼古丁衍生出的亞硝胺(NNK)在動物模型中是一種肺癌的強致癌物,因此被懷疑是導致吸煙人群罹患肺癌的重要病因。此外,尼古丁還會抑制阿樸奎胺堿(apoquinamine),后者能排除導致癌變的變異或者損壞的細胞。
所以,尼古丁不僅是高毒物質,還是一種間接的致癌物質!
正是基于尼古丁的毒性和致癮性。早在2008年9月,世界衛生組織(WHO)就正式宣布電子煙不是合理的戒煙手段,并禁止在包裝和宣傳中使用“WHO認為電子煙是安全的”等類似標語。英、法、德三國均禁止向18歲以下青少年銷售電子煙。在電子煙進入美國的10余年來,全美各個州對于其使用問題的法律被多次修改,有些州設定了最低購買年齡限制,并禁止在室內使用電子煙,有些州的政策則相對寬松。而日本從2010年開始全面禁止含有尼古丁的電子煙。
至于甘油和丙二醇,它們確實被批準用于食品添加劑,也就是說,食用合法劑量的話對于人體是安全的。但熱的蒸汽態的甘油和丙二醇是否安全無害呢?美國聯邦有毒物質和疾病登記處聲明“對于氣態的丙二醇的信息目前知之甚少”,美國化學協會也多次對氣態的乙二醇可能造成的眼和呼吸道的損傷提出警告。
此外,還有研究對電子煙的另一環節發起挑戰。來自美國加州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電子煙的線圈在加熱過程中可能產生含有錫、鐵、鎳、鉻等的金屬納米顆粒,這些顆粒可能混入電子煙的氣溶膠中,并最終被人體吸入。
另外,截至2014年1月,市面上已經有超過400個品牌的電子煙,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各家產品往往以口味獨特來出奇制勝,為此,必然還會添加多種香料或其它成分。早在2012年就有學者發現一些不含尼古丁的煙油依舊具有細胞毒性,且這些毒性主要與化學性香料有關。雖然這不足以證明所有的電子煙中的香料都對人體有害,但足以讓我們對其安全性大打問號。
所以,對于那些單純認為電子煙無害,想通過它來戒煙,或者只是為了嘗試的人,只能說是 tooyoungtoosimple。
四、電子煙的危害比傳統香煙小嗎?
有人使用電子煙的主要原因是,認為它比傳統香煙的危害小。那么事實真是如此嗎?我們再來看看科學家們怎么說。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的Jaspers博士和她的團隊選取不吸煙者、傳統煙草使用者和電子煙使用者進行了研究,對志愿者們進行了鼻腔擦拭取樣和鼻腔灌洗,并收集了他們的尿液和血清,最后評估這些樣本中免疫基因的表達。研究發現,傳統煙草和電子煙使用者的呼吸道上皮細胞中均有53個免疫基因的表達發生降低。此外,電子煙使用者還有305個免疫基因的表達受到了抑制。呼吸道上皮細胞中免疫基因表達的抑制會一定程度上增加細菌、病毒感染和炎癥發生的可能性。這雖然不能證明使用電子煙與各種呼吸道疾病的發生存在必然關聯,但足以從基因層面揭示:電子煙的危害不一定小于傳統香煙。
來自英國伯明翰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汽化的電子煙煙油具有細胞毒性,會導致炎癥,且可以抑制肺泡巨噬細胞的吞噬作用。該研究同樣駁回了“電子煙安全無害”的言論。
另一項英國學者的研究則得出了有利于電子煙的結論。研究選取了181個受試者,發現:與傳統香煙相比,電子煙造成的血液/尿液中的致癌物和毒性物質的水平較低。
但來自美國紐約大學醫學院的研究團隊又發現電子煙是小鼠肺癌和膀胱癌的致癌物,也會對小鼠心臟造成傷害,因此不排除其增加人類相應器官病變的可能性。
因為電子煙從誕生到現在也只有15年,而心血管疾病和腫瘤等疾病的發生和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往往需要數十年時間。所以,現階段尚無法進行大規模的流行病學隊列研究去觀察電子煙和癌癥的關聯。
也就是說,到目前為止,電子煙是否致癌,是否比傳統香煙的危害少,還沒有定論。但即便如此,也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研究從基因和血液成分的角度揭示了電子煙的潛在危害?;蛟S與傳統香煙相比,電子煙可能更“健康”,但最健康的生活方式依舊是遠離一切形式的“煙”。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