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晚間騰訊安全中心發布「微信個人帳號發布違禁品信息及欺詐行為打擊公告」,朋友圈電子煙微商廣告被首次納入違禁打擊典型案例。
隨后,朋友圈推廣銷售電子煙的微商開始瘋狂刪除過往的朋友圈。但仍然有少數微商難逃?「封號」?「禁言」的命運。
圖來自 霧化科技洞察
IECIE也發現,有個別微信號(個人號)被封號后無法通過掃碼添加。雖然二維碼可以掃描,但卻顯示“查找失敗”。
為此電子煙實體店店主也提出了以下幾個規范要求:
除了本次對于微商的封禁之外,電子煙品牌和媒體也被卷入了這次風波,不少品牌和媒體的部分往期內容被刪除。甚至還有個別電子煙品牌和媒體被限制消息模塊的顯示。
據多個電子煙自媒體透露,自2020年初騰訊已限制“電子煙”相關公眾號搜索,通過微信-添加朋友-公眾號-電子煙,已無法搜索到任何電子煙相關公眾號,另公眾號也完全限制帶“電子煙”關鍵詞公眾號申請、注冊,早在2019年騰訊已開始對電子煙自媒體限制和封殺。
IECIE也因此由“IECIE電子煙展”正式更名為“IECIE”。
有人會認為“違禁品”一詞言過其實,也有從業人認為此事對電子煙實體店利好。
剖析微信此次的動作,其目的在于限制線上宣傳和售賣電子煙,是遵循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煙草專賣局發布的《關于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電子煙的通告》,以及兩局進一步發布了《關于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的通告》的要求。
其做法不僅抑制了線上電子煙交易和宣傳,保護了未成年人免受電子煙侵害。另一方面,可以使微商串貨、假貨等問題得到控制,長遠來看,保護了品牌方和實體店的利益。
監管“雖遲但到”!
IECIE上周提出了對于監管可能性的思考:兩會后,電子煙是否會歸類為煙草管轄?得到了很多用戶的反饋。足可見電子煙行業都在翹首以盼監管的落地,規范行業標準和管轄范圍,讓電子煙行業有法可依。
對于2017年10月11日就已下達的《電子煙》國家標準制定計劃,外界一度預言將于2019年內發布。但據國標委網站最新數據,前述標準仍處“正在審核”階段,懸而未落。
今年全國兩會上,新發展、新舉措、新經濟、新業態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電子煙”也成為代表委員們討論的議題:全國政協委員孫承業建議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電子煙,全國人大代表何琳也提出了關于“保護青少年遠離電子煙,加快行業規范出臺”的建議。
截至目前,中國對電子煙行業的政策性規范停留在兩個層面: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線上禁售,以及部分城市禁止公開場合吸電子煙。
除了保護未成年人,低門檻一度造成中國電子煙行業魚龍混雜、小散亂的現象。目前市面上電子煙還存在質量良莠不齊的情況,缺乏市場評估和監管的細則。在“電子煙國家標準”等規范文件和政策出臺后,行業可依據標準,開展有序競爭。
3月15日,由中國電子商會指導、中國電子商會電子煙行業委員會組織的《電子煙霧化類器具產品通用規范》及《電子煙霧化液規范》團體標準修訂第一次工作會議在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舉行,這是自2017年該標準實施后的全新修訂。
此次會議的召開,是電子霧化行業邁向高標準、嚴要求進程中的第一步。行業在不斷發展進步,產品在不斷更新迭代,為了進一步規范電子霧化行業生產、試驗、檢驗、管理、服務等行為,更好地服務企業適應未來行業的發展變化,維護消費者權益,行業亟需更具權威、更規范的標準來進行指導和監督。
霧化大健康領域的巨大發展空間
盡管電子煙在中國依然面臨很大爭議,在全球的電子霧化器市場,深圳卻扮演著全球90%電子煙的生產、出口角色。電子煙已經成為少見的“中國發明、中國技術、中國生產”,并在全球占據主導地位的細分產業。無論是自主品牌的定價權、全產業鏈的集聚效應還是高密度的市場分布、知識產權領域,中國在這個領域的先發優勢已十分明顯。
另一方面,除了應用在電子煙產品上,霧化科技也早已在醫學領域廣泛應用,未來這一技術有望打開生命健康領域的新空間,具有不容忽視的產業價值,未來科技創新必然是電子煙公司和霧化科技領域的重點。
未來電子煙市場將長期存在,但隨著政策監管不斷加強,對電子煙產品也提出更高要求,企業需要不斷加強產合規可靠產品的研發,才能在政策的監管下獲得生存發展。
整理自:南方都市報、前瞻產業研究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