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7”調查,又叫專利大棒,經歷過的電子煙行業老兵可能對它恨得咬牙切齒。
這是ITC根據美國《1930年關稅法》第337節及相關修正案進行的調查,主要針對對美出口、在美進口或在美銷售過程中的知識產權侵權行為,以及其他不公平競爭行為開展的一種調查,屬于海外專利侵權訴訟的范疇。
此前的“337都是美國頭部電子煙品牌JUUL發起,2018年和2020年先后發起過兩次,其中2018年的“337”調查有5家涉案中國企業,3家缺席,2家和解,而2020年有7家涉案中國企業,6家缺席,1家撤消調查。
從結果可以看到,幾乎所有涉案中國企業都很被動,要么缺席要么和解,缺席必然不能進入美國市場,和解協議的內容則通常包括:被告停止進口、原告放棄對被告的指控、授權被告使用專利、對侵權事實的認定、對爭議產品的銷售時間或區域的規定等。
這側面反映了當時國內電子煙企業需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同時加強自身研發實力,在產品技術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因為這樣才能避免在專利侵權訴訟中陷入被動局面。
所幸,如今國內電子煙企業在知識產權方面取得了不小的進步。
麥克韋爾主動發起337調查,還參與起草全國首個企業知識產權國際合規管理地方標準
10月14日下午,思摩爾國際(06969,HK)方面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公司日前已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提起了“337調查”申請,指控美國、加拿大等地38家企業及個人侵犯其專利及商標權,請求ITC發布排除令和禁止令。這是中國企業首次獨立作為原告通過“337調查”程序主動起訴海外企業。
據了解,此次受控方涉嫌侵犯思摩爾陶瓷霧化芯技術的3項專利和1項商標,一旦調查認為侵權成立,ITC就會禁止侵權企業在美進行侵權產品銷售,同時也會向海關發出排除令,禁止該產品進口到美國。
另外,早在2019年,針對海外電商平臺存在的知識產權侵權行為,思摩爾就曾在美國聯邦地區法院提起兩起知識產權侵權訴訟并勝訴,被告被法院判決賠償總計超過900萬美元。
10月26日據報道,《企業知識產權國際合規管理規范(征求意見稿)》即將發布,這是國內首個企業知識產權國際合規管理地方標準,也標志著廣東省企業知識產權國際合規體系建設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該標準由廣東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廣東省海外知識產權保護促進會、深圳市標準技術研究院等,以及麥克韋爾(思摩爾)、格力、美的、亞馬遜(中國)、中規認證、華進、三環、美國世強律師事務所、美國 Leydig, Voit & Mayer, Ltd.等單位共同編制。麥克韋爾作為唯一的霧化科技企業代表,參與了此項標準的制定。
國際知識產權糾紛,一直是廣東企業“走出去”面臨的突出問題。廣東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表示,該標準的出臺,將有利于引導廣東廣大外向型企業不斷提高自身知識產權國際合規管理水平和海外抗風險能力,助力廣東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努力走在全國前列。
卓力能獲評“2021年度深圳市知識產權優勢單位”
日前,深圳市知識產權局開展了深圳市知識產權優勢單位認定工作,通過現場考察、專家評審、網上公示等重重考核,卓力能成功獲評“2021年度深圳市知識產權優勢單位”,并獲得政府專項補貼20萬元。
此次認定有包括騰訊音樂、一加科技等在內的20家高科技企業上榜,卓力能是唯一一家獲此殊榮的電子霧化企業,表明了深圳市政府對卓力能多年來深耕電子霧化領域、注重科研創新和知識產權保護的肯定。
知識產權優勢企業,是指在重要產業領域中具備自主知識產權能力,積極開展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能承接重大、重點產業發展項目的企業。
而卓力能一直非常重視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制定了長期的《卓力能知識產權規劃》和具體可執行的《卓力能專利質量數量提升計劃》,分步驟有計劃地建立起自己的專利“護城河”,為公司在國際市場競爭中打造技術壁壘、提升產品附加值、保持行業領先地位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以上是近期電子煙企業在知識產權這塊的動態,實際上,國內不少電子煙企業正越來越重視知識產權的保護意識,而這也有利于行業更規范、更健康地向前發展。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