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近年來全國范圍內參與人數最多、涉案金額最大、產品種類最全、影響范圍最廣、社會危害最重的電子煙非法生產銷售網絡,涉案金額超4億元。不管是“五宗最”,還是涉案資金,都凸顯了該網絡的危害性之大。
這是一次與涉煙違法行為斗爭取得的重大勝利。該案的成功偵破,為查辦此類網絡售煙違法犯罪類案件提供了參考借鑒,為組織調度全國重大案件偵辦提供了成功模式,為開展互聯網涉煙監管工作提供了強大助力,為維護電子煙市場良好秩序提供了堅強保障。
2024年12月30日,國家煙草專賣局領導就該案的偵辦工作作出批示,肯定戰果。
挖出線索 拓寬思路
電子煙市場監管對煙草專賣監管部門來說,是一份新的考卷。特別是,涉電子煙違法行為呈現線上化、隱蔽化的特點,給監管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挑戰。
新形勢、新問題,必須有新作為。
為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身心健康,2021年11月《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的決定》正式發布,推動電子煙產業納入法治化規范化軌道。
自2022年3月起,《電子煙管理辦法》以及《電子煙》國家標準相繼頒布實施,助推電子煙市場實現從混亂無序向規范有序、從野蠻生長到嚴格管理的根本性轉變。
然而,在利潤的驅使下,仍有不法分子鋌而走險,憑借極具迷惑性的非法電子煙產品攫取不當利益。這既擾亂了市場經營秩序,造成國家稅收流失,更成為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一大隱患。
高擎利劍,護航發展。盡管涉電子煙違法手段五花八門、層出不窮,但各級煙草專賣監管部門打擊涉煙違法犯罪活動的決心從未改變,以變治變的打擊方法亦不斷創新。
“決心”和“創新”在這一案件中也得到了充分體現。
時間回到2023年年初。安徽省宿州市煙草專賣局和碭山縣煙草專賣局在辦理一起非法電子煙案件時,從嫌疑人口中得知了一個名為“Vapeam”的大型非法電子煙社區平臺。
這一信息,引起了專賣執法人員的警覺。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宿州市局一直關注該平臺的動向。經初步調查,他們發現,該平臺盡管設置了多種模塊,但只有發布經營信息的板塊正常運營,其內容主要為水果味電子煙的廣告等銷售信息,其“非法性”可見一斑。
這一平臺的異常情況,也早已被國家局專賣監督管理司重點關注。當年8月,專賣監督管理司安排部署網絡平臺聚集的北京、上海、安徽等省級局,加強對互聯網涉煙違法信息的線索研判,并將平臺納入重點監管范圍。
“按照‘端窩點、打源頭’要求,我們重點關注的是犯罪網絡的上線,對于打擊平臺卻沒有任何經驗,也存在諸多疑慮。專賣監督管理司的統一部署,既讓我們堅定了信心,也進一步拓寬了思路。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追求‘深度’,更要拓展‘廣度’,提升打擊效果。”宿州市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尹飛說。
撥開“電子煙霧”,追擊隱匿其中的“霾影”。自上而下的部署與自下而上的經營相結合,進一步明確了此案的辦案方向。
經細致摸排,辦案人員初步掌握了該平臺的基本情況。該平臺始建于2016年,為當時國內最大的電子煙交易平臺,注冊用戶高達27.4萬人,覆蓋全國大部分區域和境外28個國家和地區。
當電子煙納入法治化規范化軌道后,該平臺運營者盡管已“嗅到”監管的壓力,但依然持續運營,其違法行為也更加隱蔽——
他們以數碼產品、地方美食板塊為掩蓋,利用蒸汽板塊發布大量電子煙用煙堿、霧化物、煙彈、煙具、一次性電子煙、電子煙零配件的產品和交易信息,以個性化內容和定向發送等方式,推動供需雙方完成信息交互、交易洽談、支付結算、實物交付等非法售賣流程。
該平臺涉及電子煙零配件供應、電子煙生產、批發、運輸、倉儲、零售、交付等全產業鏈、各環節,其注冊用戶之多、涉及范圍之廣、產品種類之全,儼然成為全國統一電子煙交易管理平臺的“地下翻版”,堪稱電子煙“網上工廠”。
機制破題 創新戰法
新形勢下的涉煙網絡犯罪,突破了傳統案件的時空限制和物理屬性,具有手法隱蔽、數據海量、結構復雜等特點。
特別是,由于網絡犯罪發生地和犯罪結果地常常處于不同區域,容易產生管轄權爭議和證據收集難等問題。
就此案來講,從打“源頭”到打“平臺”,能不能打、怎么打、以什么樣的罪名定性平臺運維管理人員的行為等,都是必須要解決的現實困境。
鑒于此案的重要性和復雜性,專賣監督管理司主動會商、積極聯合公安部門。在此基礎上,雙方決定采取集中領導、重點突破、全線出擊的指揮作戰方式,并指定由宿州市公安局和宿州市局負責集中偵辦工作。
根據上級要求和案情實際,2023年11月16日,宿州市公安局正式立案,并由安徽省煙草專賣局牽頭成立專案組,全力偵辦此案。
宿州市、碭山縣公安及煙草部門召開案件收網動員部署會。
在此期間,在宿州市局的積極協調下,由宿州市政法委牽頭多次召開會議,研討偵辦過程中遇到的辦案難題。
特別是,就檢測報告的證明效力及嫌疑人“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的定性問題進行商討,并將達成的共識以成文的形式正式印發。
同月,針對涉電子煙違法行為層出不窮的現狀,安徽省局積極協調安徽省委政法委組織召開新形勢下政法煙草聯合打假新課題研討會,為依法打擊涉電子煙等新型涉煙違法犯罪提供政策供給和法治保障。
依托政法煙草聯合打假打私“安徽模式”的機制優勢,多方密切協作,共同破解了一系列問題,掃清了工作障礙,得以讓案件偵辦工作順利推進。
根據案情,專案組制定了“拆臺”“打點”“挖線”的“三步走”戰法。按照平臺管理、用戶發帖、實體店鋪認證等特征,專案組進一步鎖定了平臺管理員身份。同時,利用技術手段開展信息研判并實地摸排,成功將嫌疑人的違法行為落地做實。
擒賊,必先擒王。2023年12月28日,在認真分析案情和收集匯總外圍證據的基礎上,專案組抽調40余名骨干,先后奔赴北京、廣東、福建、山東等地收網。
辦案人員查獲的偽劣電子煙。
時逢北方氣溫驟降,辦案人員克服極寒天氣,不分晝夜調查蹲守,成功將負責平臺開發、運營管理的5名核心成員及涉案金額最多的注冊用戶抓捕歸案,并扣押和提取電子證據數據超過300GB。
首戰告捷,讓專案組精神為之一振。但海量的數據,再加上嫌疑人采取了云存儲、防護墻、定時刪除數據等反偵查措施,給案件偵辦造成了極大的困難,專案組意識到依靠傳統手工取證的方式難以滿足辦案需求。
為此,專案組攻克一系列技術難題,對平臺進行重構,恢復了平臺原貌。同時,創新研發查詢系統,用于清洗海量數據,以形成完整的證據鏈條。
新技術的加持,幫助專案組破除重重迷霧,成功揭開了該犯罪網絡的“神秘面紗”,一個分工明確、層級分明、鏈條完整的利用信息網絡違法經營電子煙的犯罪網絡浮出水面。
統籌調度 斬鏈破網
當下的涉煙網絡案件往往具有波及范圍廣、涉案金額大、牽扯人員多等特點,僅靠一地力量難以打深打透,需要多方合作、相互配合才能除惡務盡。
因此,堅持全國打假打私“一盤棋”,更顯必要。
在案件辦理過程中,專賣監督管理司和公安部門多次聽取案情匯報,并靠前指揮,組織調度案件查辦的全過程、各環節。
在掌握涉案嫌疑人的主要證據后,自2024年1月開始,專案組以宿州為攻堅主陣地,先后前往廣東、湖北等地,共開展6批次收網行動,成功抓捕涉案人員30名。
廣東收網抓捕現場。
其間,專案組注重循線追蹤、溯源打擊、順藤摸瓜,通過深度研判,匯總形成44條銷售下線的重要線索。
鑒于該案案情重大,涉案人員遍及全國,2024年7月5日和8月15日,專賣監督管理司和公安部門先后分兩批次向廣東、浙江、福建、江蘇等11個省份的公安、煙草部門移交問題線索,部署合成打擊工作,力求全面擴大戰果。
經過一年多的不懈努力,辦案人員迎難而上、緊密配合、聚力攻堅,共抓獲涉案嫌疑人50人,搗毀偽劣電子煙生產窩點3個,查獲各類偽劣電子煙產品11.19萬個,涉案金額超4億元,已查明平臺資金交易流水超30億元。至此,這個電子煙“網上工廠”被徹底摧毀。
截至目前,各地司法機關對涉案人員提起公訴24人,判決24人。其中,對5人參與設立用于發布銷售違禁物品信息的網站和為網站發布銷售違禁物品信息提供幫助的行為,依法以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判處有期徒刑。
這也是全國首次適用非法利用信息網絡罪對互聯網涉煙案件定罪量刑的司法實踐,賦予了比互聯網涉煙違法信息清理和行政處罰更大的打擊力度,對涉煙違法分子形成了更強大的震懾。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