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上半年,我國國內消費持續回暖。7月22日,商務部公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2萬億元,同比增長23%,兩年平均增長4.4%,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1.7%,“穩定器”作用突出。
總體而言,我國國內消費主要呈現出商品消費明顯回升、服務消費加速恢復、新型消費蓬勃發展和保供穩價有力有效等特點。但在消費市場總體呈現穩步恢復、持續回暖的同時,也還存在恢復不均衡、基礎不穩固等一些突出問題。
商務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重點抓好幾方面工作,包括進一步完善促消費政策措施、提升城市消費服務功能、加大農村市場開拓力度、拓展傳統消費增長空間,以及推動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營造濃厚的消費氛圍等內容。
構建新發展格局要以促進消費為重點
全面促進消費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大任務。國務院研究室原黨組書記魏禮群提出,在經濟發展基礎上釋放14億人的消費潛力,不僅將為我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重要條件,也將為促進世界經濟恢復并持續增長提供重要基礎;不僅對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大空間,也將對經濟全球化注入更多正能量。
其一,持續擴大城市消費。近年來,我國城市發展演進呈現新的時代特征。城市承載的消費功能逐步增強,能夠有效集聚人口的消費型城市逐步崛起,人口和消費向中心城市和都市圈集聚的特點日益突出,我國有望涌現一批區域性消費中心市場和國際消費中心市場。
其二,全面促進農村消費。農村消費市場是我國超大規模消費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面發展農村消費大市場,對打通城鄉經濟循環、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其三,消費催生產業變革。新的消費需求必然催生新的消費結構,也必然催生新的產業業態,并形成新的產業結構。未來幾年,要適應消費結構升級的新變化,有效發揮消費牽引作用,促進投資結構的優化升級,形成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新動力,形成以新消費引領新供給、以新供給創造新需求的良性循環。
其四,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當前,超大規模市場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突出優勢,消費已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力。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重在充分發揮14億人消費大市場的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
進一步拓展消費新場景新體驗
現代消費體系建設是進入新成長階段和構建新發展格局,形成統一大市場、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重要支撐。隨著跨境電商、外貿綜合服務、市場采購貿易等新業態快速發展,新興消費快速提升,消費市場潛力巨大。尤其是新一代消費者更多元化、更數字化的消費需求,為新零售帶來新的增長潛力和變革動力。
要結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城鄉統籌、內外均衡、夯實基礎、融合發力的總體思路,不斷創新模式業態,豐富場景應用,鞏固傳統消費,促進新型消費,加快補齊現代商業基礎設施短板,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要高位對接消博會、服貿會、進博會、廣交會等開放平臺,立足區域整體和新型消費體系,科學推進國際消費中心規劃建設,加快新型消費與生產制造、文化旅游等深度融合。
我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終端制造產業鏈和產業集群,也擁有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當前正處于催生世界級品牌的戰略機遇期。消博會期間,海南全面推介了正在謀劃的全球消費精品中心項目,該項目將成為全球首創的消費精品服務綜合體,為國內外消費精品提供常年的展示和交易平臺。
現代消費體系建設的幾個戰略著眼點
持續擴大優質消費品進口。在擴大開放的背景下,收入增長、消費升級成為驅動進口消費增長的主要動力。要以自貿區建設為支撐構建現代商貿、服貿、進口、消費平臺,讓越來越多的進口商品借助良好高效的供應鏈生態體系進入我國市場。要加快健全現代流通體系,形成更加敏捷和具有更強觸達能力的供給鏈體系,滿足更多中低線城市與下沉市場的消費需求。
以優質消費暢通雙循環。要準確把握我國消費需求升級的質量導向,在更高層次上實現供需良性循環。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以需求升級引領新供給,以提升供給質量適應和創造新需求。繼續搭建促進優質消費品和服務“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新平臺。通過激活需求側,滿足即期消費需求、挖掘潛在消費需求、創造嶄新消費需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匯聚國內國際消費精品,增強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推動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
以優質消費助力消費產業升級。順應消費品質化、智能化、綠色化、個性化、國際化升級趨勢,通過創新形成消費領域的拳頭產品。重點發展信息消費、數字消費、綠色消費,鼓勵定制、體驗、智能、時尚消費等新模式新業態發展。進一步增加優質商品供給,培育本土精致特色商品,讓消費者買到高質量的商品,享受更優質的服務,拓展品質商品和服務的消費渠道,從而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加快消費產業轉型升級。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