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在抖音上看到一個搞笑的視頻,讓我笑了好一會兒。
對話重現:
“聽說小濤把公司客戶氣跑了?”
“那老板請客戶吃飯嘛,小濤非要跟著去,進屋就開始給客戶遞煙。”
“他還挺上道?!?/p>
“他上啥道啊?客戶都說了,為了省錢戒煙了,可小濤不干了,非得讓人多抽兩根,說少抽幾年也能省錢啊。”
搞笑段子從視頻變成純文字可能沒那么生動,但是從這簡單的對話不難看出就是這么個事,這個“小濤”和老板談生意,好心給客戶遞煙結果弄巧成拙,把客戶直接氣跑了。
雖然在現實生活中給客戶遞煙談生意,很少有像“小濤”這樣的顯眼包,但是這也引發了我一個思考,現在靠煙酒談生意還行不行?
這里各位做生意的煙民老板也可以想一下,要是在飯局上你對面的老板是個煙酒不沾的人,然后你是老煙民大老板,對這次合作有主導權,這筆單子你還會不會給他?評論區說下你的看法。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讓我們先回顧一下煙酒在過去的輝煌歲月。酒自不必多說,現在酒桌文化依舊盛行,而且真到那時候,酒是好偽裝的,提杯換水也看不出來,但是煙不行,不會就是不會,所以我們今天主要嘮一嘮煙。
曾經,香煙被視為社交場合的調劑品,各種商務活動和社交聚會都少不了煙霧繚繞,會議室或餐廳中,煙霧彌漫,大家通過互相遞煙來建立聯系和友誼,可以說,你不會抽煙這個圈子就融不進去了。香煙成為了商務交際中的橋梁,有時甚至比言語更有效。當然,這并不是說香煙就是成功的關鍵,而是香煙在某種程度上提供了一種社交的媒介和談判的氛圍。
然而,時代變了,人們對香煙的態度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現在許多地方都被禁止在室內抽煙,許多企業也實施了吸煙禁令。在這樣的環境下,香煙在商務場合中的角色開始改變,好像越來越少了。
盡管如此,在我看來,香煙仍然在某些情況下具有一定的社交價值。比如,在你不清楚對方什么品行又想提前搞好關系的時候,把香煙當成禮品送,沒啥大毛病,再比如通過雪茄來初判“底細”,因為雪茄有風格、有調性,抽雪茄的人也一般屬于高質量消費者。
不過,咱們還是不能忽視吸煙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為了不成為“小濤”那樣的顯眼包,我們需要理性對待香煙在商務場合中的使用,飯桌前,先了解一下客戶的生活習性,要是遞煙客戶不抽,咱們也不能勸煙,在合適的場合吸煙,尊重不同的選擇,避免在不適當的地方吞云吐霧,這樣才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專業能力。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