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線追擊、一網打盡
他們是眼明手捷的“獵手”
拓撲分析、由點及面
他們是以靜制動的“狙擊手”
擎利劍、聚合力、斬鏈條
他們是維護國家利益和消費者利益的
煙草專賣“鐵軍”!
獵手出擊
深夜伏擊取戰果 循線追擊尋突破
2月9日3點,北京市朝陽區某小區地下車庫,燈光昏暗,隱約可見幾個正在焦急地打包物品的身影,膠帶撕扯的聲響格外刺耳……
不遠處的幾輛車內,蹲守已久的執法人員目不轉睛,隱匿在黑暗中。
“立即抓捕收網!”
專案組指揮部一聲令下,十余名執法人員從不同布控角度飛身而出,直撲目標嫌疑人。慌亂中,幾名嫌疑人四散逃竄,卻被執法人員截斷退路。當晚,相關嫌疑人被一舉擒獲。
執法人員現場擒獲相關嫌疑人,查獲涉案調味電子煙。
至此,經過北京市朝陽區煙草專賣局專賣執法人員與朝陽公安民警連續3個月的晝夜奮戰,“2·09”電子煙刑事案件終于宣告破獲。3名涉案嫌疑人落網,查獲17758盒調味電子煙,涉案金額193萬余元。
追溯到案件破獲前的3個月,執法人員最初獲得的線索只是一個社交軟件賬號。
朝陽區局電子煙大隊隊長劉大為回憶:“去年12月,有群眾向我們反映,在社交軟件中看到售賣調味電子煙的廣告,并提供了相關截圖。經過研判,我們認為該線索較為可靠。”
嫌疑人在何處銷售調味電子煙?銷往哪里?涉案金額多大?有無上下線……隨著調查的深入,一道道問題擺在執法人員面前。
握指成拳,聚力成事。經過北京市局專賣處綜合研判,統一協調指揮,朝陽區局迅速聯合公安機關成立專案組,從朝陽區局稽查大隊和電子煙大隊抽調精干力量與朝陽區公安局干警形成執法合力,同時啟動“2+X”聯合執法協作機制,為案件偵破提供有力支撐。
“2·09”電子煙刑事案件中查獲的部分電子煙。
聯合行動開展不久,朝陽區局便接收到來自公安技術部門反饋的涉案嫌疑人信息。嫌疑人吳某進入專案組視線,其身份證地址、家庭住址等重要信息也浮出水面。
為進一步摸清案情,朝陽區局專賣執法人員對公安技術部門發來的地址進行了摸底排查。排查中,專賣執法人員發現,嫌疑人位于北京市房山區的身份證地址住宅已經拆遷,位于朝陽區東壩片區的住宅在專賣執法人員夜間蹲守期間從未亮起燈光。
于是,專案組將大部分精力聚焦在嫌疑人位于朝陽區某小區的一個住宅上。經過摸查,專案組發現,該小區面積較大,人員密集、流動性強,并且采取人車分流管理。專案組判斷,嫌疑人開車出入地下車庫的可能性較大。
為了尋找突破口,專案組派出多組人員在小區地下車庫進行24小時不間斷蹲守。為避免打草驚蛇,執行任務期間,執法人員減少飲水和進食次數,在歲末嚴寒的北方深夜里克服重重困難,晝夜蹲守。
終于,蹲守兩周后,某天凌晨一點,一輛車身上貼有某電子煙品牌標志的白色汽車終于出現在執法人員的視線之中,司機正是吳某。他將車停好后,與同伴將大量調味電子煙從車內卸下。
由此,專案組確定,此處正是嫌疑人存放調味電子煙的庫房所在地。但此時庫房所在的具體樓層仍然未知。
專案組決定按兵不動,等待線索繼續暴露。
2月3日下午,有人駕駛一輛白色汽車前來,將大量調味電子煙運送給吳某。執法人員懷疑這就是吳某的“上家”,隨后尾隨其至某大廈。經走訪探查,執法人員發現,該“上家”在大廈內只有一處手機攤位,并未發現料想中存放調味電子煙的庫房,線索再次中斷。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正當案件陷入僵局之際,公安技術部門向專案組傳來該“上家”的相關信息。通過對居住地和車牌號進行分析,專案組確定上家李某的真實身份及相關社會背景,挖出該嫌疑人曾在朝陽區某大廈內有一家電子煙店的關鍵信息。
這會不會是案件的突破點?
通過暗訪,執法人員發現,雖然李某早已將店鋪退租,但他經常開車運送某種相當數量的貨物。至此,專案組基本明確,此案涉及的案值較大,是一起相當典型的電子煙違法案件。專案組在案情聯席會議上通報了調查情況并確定下一步抓捕行動目標:“在嫌疑人交接貨物時立即實施抓捕,要人贓俱獲,全程視頻記錄,固定證據!”
專案組執法人員清點涉案電子煙。
2月9日,李某與同伙運送一百余箱調味電子煙與吳某交接時被埋伏已久的執法人員一舉抓獲。“2·09”電子煙刑事案件正式告破。
(本報記者 畢延浩 通訊員 張楊 李璇/文 北京市局供圖)
狙擊手尋蹤
識數尋蹤精準打擊 深挖擴線讓數說話
敏感詞布控巡查系統24小時不間斷全網搜索涉煙信息,手機矩陣模擬真人對話提取涉煙情報,公安人員與煙草專賣人員聯合辦公,神盾工作站實現公安、煙草多網業務交互、多維碰撞分析……
在濰坊市警煙合作研判中心,由5名煙草專賣人員與3名公安人員組成的“煙警一體”工作專班正在圍繞一起發生在安丘市內的涉煙案件召開分析碰頭會。
專賣人員通過對相關零售戶的卷煙銷售數據、資金往來信息進行分析后,初步鎖定了非法收購卷煙人員的身份。
隨后,公安人員調取有關數據,進一步證實了專賣人員的前期判斷,進而確認了嫌疑人的身份信息,鎖定嫌疑人位置及倉庫位置,為后續精準抓捕作好準備。
在濰坊市警煙合作研判中心,“煙警一體”工作專班人員進行案情分析。
警煙合作研判中心就設在安丘市公安局大數據中心。
一方面,警煙雙方采用合署辦公的方式共同開展線索挖掘和情報研判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節省往來時間、精簡程序、密切協作。
另一方面,警煙雙方通過對涉煙刑事案件偵辦所需數據種類進行研究,制定數據治理標準、儲存形式和使用權限,建立涉煙信息全量數據庫,整合網絡巡查、終端提取等各類數據,為案件深挖、偵辦提供有力支撐。
擁有數據是基礎,用好數據才是關鍵。警煙合作研判中心依托“智濰·藍海”全場景數字平臺,讓沉默的數據“開口說話”。
“以前,數據都是由人工進行比對排查,效率低,而且只能找一個關鍵要素。有了平臺支持后,通過數據分析系統和拓撲分析系統,執法人員能夠快速查詢到涉煙不法分子的相關信息。”工作人員周瀟說。
“煙警一體”工作專班人員分析涉案嫌疑人關系網絡。
據統計,“智濰·藍海”全場景數字平臺上線兩年來,濰坊市局專賣案件線索分析用時比之前減少90%以上。
“傳統的辦案模式是‘以點找點、順線打擊’,辦案人員找到一個突破點,就集中精力順著一個方向深挖。這樣的辦案方式效率比較低,有些線索挖著挖著就斷了,前期的付出就打了水漂。”濰坊市局專賣科科長王國明說。
而有了“智濰·藍海”全場景數字平臺的加持,“以點找點、順線打擊”被“并線研判、集中破網”所取代,大要案的偵辦成效大幅度提升。
濰坊市局專賣人員分析涉煙案件資金數據。
以高密“4·23”銷售假煙案件為例,案件的源頭是敏感詞布控巡查系統在新浪微博捕獲的1條涉煙信息,其中包括銷售卷煙種類、倉庫照片等內容。警煙合作研判中心將賬號信息納入涉煙信息全量數據庫后發現,該賬號有多次面向濰坊銷售非法卷煙的行為。后經拓撲分析,發現存在一人多號、多人一號的情況,涉及微信賬號20個、支付寶賬號12個、協助洗錢銀行賬號6個、資金沉淀賬號2個。
隨即,利用相關技術手段,辦案人員確定該案為團伙作案,鎖定嫌疑人12名,并掌握了其活動軌跡。
案件網絡清晰后,聯合執法人員快速制定收網方案并迅速出擊,同時趕赴廣東汕頭、惠州兩地抓捕犯罪嫌疑人。
一條微博,最終瓦解了一個涉及多人的家族式假煙銷售網絡。
固定證據,深挖線索,由點及面,小案變大案。除此之外,“智濰·藍海”全場景數字平臺還可以對已有數據進行多次分析研判,也可將新線索納入已有犯罪網絡進行比對關聯,進一步實現“打源頭、端窩點、破網絡、抓主犯”。
(記者 臧運卓 通訊員 王國明 盛子健/文 濰坊市局供圖)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